如今|小调查|你如今还跟人借书吗?( 三 )


 如今|小调查|你如今还跟人借书吗?
文章插图
《斯通纳》,[美]约翰·威廉斯著,杨向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
钢笔小欣:“有借无还倒没有,但记得催最久那次,初中我有很不委婉地直接要过一本书,要了一年,等我初中毕业才要回来。”SQ:“我书架上有本《存在与时间》,是旁听哲学系的课时借的同学的书,那本书在我这里放了很久,有次我下课跟他一起,想到了问他,那本书你要看吗?他说:‘不用不用,你慢慢看。我已经自己买了一本……’这本书就成为了我对别人有借无还的一本书……那位同学我印象很深,他比较内向,平时也很朴素,让我非常不好意思,感觉主动还书还是挺有必要的。他后来说那本书就送我好了,有人对海德格尔感兴趣挺好,一本书不算什么,我也很感动。其实我们当时在上康德的课程,但他特别喜欢海德格尔,一讲起海德格尔就会很有热情,现在看到海德格尔相关的我都会记起他。”
借书的必要性弱了吗?什么变了?
斜阳君:“上学时借书会多一点,感觉那时候大家读书的时间都比较多,也会经常荐书啥的。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有被生活暴击,还有诗和远方,喜欢阅读的人和时间都多,现在大家都加班呢!读书就少了,还是挺怀念和朋友交流阅读、一起逛书店的时光的。”
招财:“虽然现在借书没有高中多了,但也有类似的情况,大家平时工作忙,见面通常是集体聚会,有时候准备要还的书就会当场被另一个朋友借走,每次饭局都循环再借出,也是另一种‘借到教室另一头’的故事吧。”
钢笔小欣:“确实没有了小时候那种期待的心情,小时候借书可以算是回忆,现在书容易到唾手可得,少了回忆,多了方便。”
L:“现在电子书和买书都比以前方便,但削弱的更多是共享关系吧,因为借书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同时还书时会交流一些观点或看法。如果看书更看重的是自我感受,或者不需??要和别人讨论,那么就不太需要借书,当下很多形式也能满足阅读需求。虽然也可以通过发帖子分享读后感之类的找到同好,但是网络交流还是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交流吧,借书应该是提供了个面谈的机会。其实,借书对我这种有轻度社恐且懒的人来说意味着‘艰难’,我可能更偏重于自我感受,交流比较少,倒也很希望认识读不同书的愿意分享的人,自己读书类型还是偏于局限。”
如今|小调查|你如今还跟人借书吗?】 球球:“我们小时候不常借书,买书和电子书都挺方便的,我觉得现在这样更多方便吧,但其实也会借,最近我在Kindle上看了《致女儿书》,我有个网友也看了,但他是新买的实体版,我就把我的Kindle给他了,他把实体版给我,他想试试Kindle,我们做了一个为期一个月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