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兰》是点睛之作,“人间草木心”,如何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易行难,也许不历经沧海,永远不会懂得返璞归真。
4
淡看生死
《万物多欢喜》
这一章收录的多篇散文,讲述作者和小猫小狗喜鹊兔子的缘浅情深,大多是季羡林80、90岁以后的回忆性文章,饱含一位历经世事沉浮和世态炎凉的老人对小生命的呵护和爱怜之情。由小猫、小兔的离去,引出对人生和面对生死的思考。
生固可喜,死亦勿悲,这既是一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温情,也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豁达与洒脱。
《一条老狗》——被这篇感动了。很多人到中年的人,都有这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彻领悟。其实,最好的告别,就是在告别那一刻来临之前的日子里,善待彼此。
当然,这样的洒脱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太难。若真能做到如此,也许就可以像庄子一般,鼓盆而歌了。
5
无常是常,常是无常
《聚散本无常》
这一章的散文,多通过回忆故乡、故人在巨变的时代中的悲欢喜乐的故事,剔除旧时代和政治运动中固有的悲苦,这些故事讲述的“聚散离合,人间悲喜”,不也日复一日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和哪个时代又有什么关系呢?
《夜来香花开的时候》——睹物思人,借夜来香的由头,回忆家里的佣工王妈,一个年轻时守节受苦、辛苦一生,盼着儿子回家的美梦短暂实现后又被无情打破的悲苦形象,跃然纸上。“现在我的眼前更亮,我认识了怎样叫人生,怎样叫命运”。不圆满才是人生的常态,在这个故事里,会有深刻的体会。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作者很擅长这种从细微处入手、见微知著的写法,不同时代的三双老妇人长满老茧的手,在笔下充满了温情的回忆。
《我的德国女房东》——语言朴实,但读到在德国照顾了季羡林十年的母亲般的房东因海外关系的敏感而杳无音信天人两隔,还不禁有些动容。
就像黑塞在《悉达多》中讲述的悉达多和瓦树地瓦最终勘破、放下、自在,在一条大河渡口悟道的场景,常是无常,无常是常……
生命就像河水一样,不变之中又有万千变化,万千变化之中又有这样周而复始、次第轮回的不变真理。尘世并不圆满,“万法缘起,法无自性,万法无常,万法性空”。空就是满,罪恶蕴含宽恕,死亡孕育新生,欢愉引发悲苦,离别唤起重逢,无常就是常,常就是无常。
当勘破这“无常是常”,也许就有了一点人生的悟道。
6
结语
悲喜自渡,他人难悟
所谓“悲喜自渡”,我觉得就和黑塞笔下的悉达多在大河渡口摆渡众生的隐喻如出一辙。
生活之美总在细微之处,这本《悲喜自渡》有很多细腻的描写,小到一丛的蜘蛛网、一只攀爬枸杞树的蜗牛、门口的一簇兰花、荷叶上静静发光的水滴,随风飘来的花香、高粱叶子上的露水。。。。。都被季羡林品出了生活的诗意。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大智慧都是类似的,看的通透,人生也就安静下来。
不过那些文艺生活中的故事,终究是别人的故事。就好像非诚勿扰舞台上的女嘉宾。你离着很远看,和把她领回家细看,看到的东西都是真实的,但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也许这就是这本《悲喜自渡》中附赠的两片书签“悲喜自渡,他人难悟”,所希望传达的真意吧——“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文章插图
“圣人之道,不假外求”,愿你早日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
今晚正逢明月朗照,秋意渐浓。
各位朋友,中秋快乐!
三个石头 2019.09.13 中秋
文章插图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 散文《故乡的柿子树》杨利都
- 唐朝经济繁荣、贸易商品繁多,为何酒器成为日常生活的标配?
- 冬夜里最动人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让漂泊的人感受颇深
- 万一变有钱了,我该选择高于生活的艺术,还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设计
- 旅居海外艺术家眼中的故乡:“无论走多远,魂牵梦绕的是草原”
- 王安石,退休之后……活的明白!
- 周恩来逝世45周年纪念封暨《周恩来与北影》图书在故乡淮安首发
- “人养玉,玉养人”的真相是:玉是可以戴活的,只要你抓住五个字
- 怕重蹈覆辙?张纪中才刚出差,娇妻就作画表思念
- 故乡梦(组诗)|【新诗采撷】苏然 | a6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