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危机之下 , 刘备做出永安托孤的决定 , 是一次缜密而细致的政治安排 , 表现出来的是惊人的政治智慧 。
刘备临终前清晰地认识到三国鼎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必须承认天下大部分已被篡夺的现实 。此时明确“北伐讨贼 , 兴复汉室”的国策 , 一是为弱小的蜀汉政权找到了合法存在的理由 , 二是可以团结在北伐的旗帜下继续前进 。诸葛亮主持的复兴汉室的事业越是成功 , 正统汉室君主刘禅就越不能被取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后人对蜀汉政权的认可和褒扬充分显示了刘备的英明和远谋 。但是 , 我们多数人对托孤之事关注的是诸葛亮的临危受命 , 而忽略了刘备的枭雄伟略 , 原因难道不是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无限放大吗?
刘禅 , 更是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 一切都服从、听命于诸葛亮 , 在诸葛亮完美形象的映衬下成为愚钝无能的庸君 。
试想 , 群雄割据、战争连连 , 而刘禅能在西蜀稳坐江山41年 , 其中29年是在没有诸葛亮辅助之下独自支撑 , 定有过人之处 , 不是能君 , 也绝非庸君 。
1
、刘禅并非愚钝 , 而是胸怀韬略
《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多次肯定过刘禅的聪颖 。诸葛亮和陈寿都非阿谀之辈 , 其言是可信的 。
危机重重下 , 刘禅登基 , 推行“务农殖谷 , 闭关息民”政策 , 又“南征四郡”稳定社会 , 友邦也纷纷交好 , 蜀汉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其中 , 虽然诸葛亮的功劳非常重要 , 但是托孤重臣与年少新君的相处也不是一个巴掌拍得响的事 , 离不开诸葛亮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 也离不开刘禅的宽仁尊重、顾全大局 。
诸葛亮北伐失败 , 刘禅出言安慰 , 在诸葛亮的一再要求下 , 才同意他自贬三级 , 但不久诸葛亮打胜仗后 , 刘禅立即恢复其原职 , 颇能体谅臣子、笼络人心 。
2
、刘禅也是有政治手腕的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 刘禅开始自摄国政 , 将诸葛亮的势力一分为二 , 分别由蒋琬、费袆各担一半 , 一个负责行政 , 一个负责军事 , 让两方势力相互制衡以达到内部稳定的目的 。
蒋琬去世后 , 刘禅干脆将行政权收回自己手中 , 直接避免了权臣 , 加强了皇权 。能有此作为的人 , 绝非平庸之辈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