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节日”作为每一个民族的重要纪念日,时至今日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因地域、文化、意识、习惯、风俗不同,节日也独具民族性或地域性。每一个节日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不一样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就拿中秋节来说,作为古时的“祭月节”,就经历了从祭祀、崇拜再到赏月的过程。笔者认为,这其实也体现出了古人对“月亮神”的原始信仰,以及在岁月变迁的过程中,古人赋予月亮的深层次内涵。
 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文章插图
每当橱窗中摆满各式精美的月饼时,人们就会联想到中秋佳节,在这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里,除了吃月饼、饮桂花酒之外,最重要的一项习俗便是赏月。实际上,在古人在这一天到来之际,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中秋节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在现代社会中,早已成为了四海皆知的“团圆节”。漂泊在外的游子,即使无法归家团圆,也会仰望天上的月亮寄托思乡之情。唐代诗人张九龄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的就是中秋节之夜,天下苍生寄情于中秋节的心声。
 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文章插图
现如今,中秋节早已成为了“节宠”,每当八月十五月圆之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或一边饮茶、喝桂花酒,一边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深有感触。笔者认为,中秋节不仅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彰显华夏风俗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人在过中秋佳节时,主要内容就是吃喝玩乐,没有深入理解这个节日的内涵。实际上从中秋节被确立的那一天起,祭月、赏月、点塔灯观看灯会等极具民俗魅力的文化习俗,就已经与中秋佳节融为一体。
 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文章插图
中秋节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发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由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现象理解有限,所以对风霜雨雪、太阳、月亮,以及天上的星星等都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原始崇拜。人们将太阳称作“太阳神”,而月亮则被称作“月神”。所以每年秋夕的时候,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月典礼。随着时间流逝,“祭月”形成了固定习俗,按照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来看,秋分这天便是古代传统的“祭月节”。现代人都知道秋分是等分秋季、昼夜的重要节气,而古人则将其当做“祭月”节日。
 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文章插图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众多,除了上面提到的,由祭月节演变而来之外,实际上也是上古时期的一种天象崇拜。笔者认为,由于当时先民比较愚昧,再加上根本不知道科学为何物。所以便将自己眼中看到的,却又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当做神明来敬畏。古代先祖将天象崇拜发挥到了极致,才衍生出了“敬月”习俗。按照史料上的记载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祭月”习俗演化而来。在上古时期,月亮和太阳交替出现的天体,变成了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笔者认为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中秋节的前身实际上,应该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月神的节日。
 中秋佳节|中秋节为何会变成节宠?从祭月赏月入手,聊一聊与月亮有关的习俗
文章插图
作为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在汉代之前,并未出现过中秋节的说法。随着朝代更迭与意识形态转变,习俗文化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汉代时,中秋节已经开始普及,并且正在从一种祭祀方式,转变为民间老百姓的庆典节日。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已经定型,并且在宋朝以后开始大肆流行,这一点其实在很多诗词中可以得到验证。唐代诗人殷文圭,曾作《八月十五夜》,诗云:“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从中便可以看出,八月十五已经与“团圆”挂钩。虽然有一部分民俗学家们认为,中秋节在明朝时期,才开始具备“团圆”的节日内涵。但从殷文圭的诗句中不难看出,虽然唐朝时中秋还未正式成为一个节日。但“中秋”在唐朝人的心目中,已然有了“团圆”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