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史家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 二 )


 何物|史家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
文章插图
三、于丹“心得”除却此例之外,于丹“心得”亦是为人所诟病。朱维铮指出,她所谓的心得实际上皆有源头可寻,多数是通过引用他人言论,继而作为自己的“心得”存在,例如其中引用鲁迅之言,却并未标注鲁迅之称,而是堂而皇之的称之为“心得”。这类现象在往常是极其常见的,例如抄袭、盗版等等层出不穷。对于这种行为是必须予以谴责的。首先,任何一个人的注述观点皆是其之知识产物,若是顺手拈来,且不标明出处的话,此行为乃是对旁人成果的不尊重,俨然与盗窃无异。其次,似这般通过“拼凑”而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华而不实的,无异于空中楼阁、镜花水月。真正弥足珍贵的“心得”,是通过前人基础之上,造就属于自己的新的突破,而并非拼拼凑凑便可以称之为心得。
 何物|史家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
文章插图
四、过度解读与“市场化”除却上述原因之外,于丹“一夜爆红”复又沦落至为人唾弃,与其对于《论语》的过度解读以及“市场化”的行为不无关系。其通过偷梁换柱的概念以及巧立名目的说法,将《论语》原本的意思进行再加工,进行“夸大化”“市场化”,转变为符合大众口味与观念的说法,继而引起人们的盲目追捧。除却于丹之外,生活之中这一例子并不少见,例如如今大肆横行的成功学大师,通过一句模棱两可的话,继而打上“聪明人听的懂,听不懂的人都是傻瓜”的标签,将听众玩弄于股掌之间。俨然是现代社会之中上演的一出出“皇帝新装。”
 何物|史家朱维铮:于丹根本不知《论语》为何物!
文章插图
同时,于丹讲述《论语》的本质是在于向广大群众普及相关文化知识,引领人们学习《论语》的风潮,然而当这一行为与市场、收益等挂钩之时,难免会令其变质。毕竟造就于丹这一形象存在的,并非仅有她本人,与媒体的“收益至上”以及观众的盲目追捧亦有着很大的关联,若是没有这些背后强有力的支撑,于丹亦难以登上“神坛”。由此可见“透过事物的表象观其本质”依旧是永不过时的话题,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事例,他们将自己冠以权威的名义,继而抛出一系列哗众而取宠的言论,意欲混淆我们的认知与思想,从而达到牟利的目的。对于此,我们务必要在接受事物的同时报以怀疑的目光,通过一番仔细斟酌,再确定其真实性以及对于自身是否有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