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文章插图
自古以来,婚丧嫁娶就被看作人生大事,中华文化中也对此专门制定了一整套礼仪规定来让社会遵守,妆奁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妆奁本来只是指女子在梳妆打扮时所使用的镜匣,经过长期发展后,逐渐演变为女子出嫁时带往男方的嫁妆,染上了浓重的金钱含义。而到了明朝时期,这种含义更甚,并成为普遍现象,尤其在江南地区更是流行,是人们默认遵守的条例。1、上行下效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明朝自建立伊始,皇室就规定要对出嫁的公主予以规模隆重的礼品和对待,重视之意一览无余。起初,这笔钱还是由皇帝的内库支出,后来户部也参与其中,将一种家庭内部事务升级成了政府事务。
 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文章插图
如明神宗时,“皇三妹装奁所需谕户部光禄寺各进银十万入内,部臣以溢取太仓非旧制且悖”,备受宠爱的公主则更多。在这种政策之下,民间难免受到影响,对妆奁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几个档次,江南地区便是如此。2、经济发达是妆奁盛行的客观条件当然,江南地区本身的发达经济也为妆奁提供了基本的支撑。江南地区本就水路纵横、河网密布,交通十分方便,大运河的开通更使这种条件得到了极大改进。此外,随着城镇的发展,小港口贸易型城市取代了原先海外港口的商业地位,使整个江南都成为了富庶之地。再加上前朝的历代积累和朱元璋的定都南京,使得江南的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倾向。久而久之,江南地区富商大贾云集,民众的整体经济水平也相对较高。
 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文章插图
经济的发达使得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攀比之风开始盛行。从衣食住行到婚丧嫁娶,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拿出来炫耀,“近来风俗尚奢,亡论贵贱,服饰概用织金宝石,宴饮皆簇盘缠糖”,妆奁自然也不例外。婚礼其他方面都是其次,但女儿出嫁时的排场一定要够大、礼物一定要够贵重在,这才能体现出足够的面子和身份。即便是平民阶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风气渲染,将妆奁看的尤为贵重,就算父母无法承担这笔费用,家族中的人也会自动帮忙。虽然妆奁在长期发展之中已经几乎成了金钱的代名词,但它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却并未就此消失,成了一种传统延续下来。如日常生活器具和衣服首饰等便是其中的主要物品。
 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文章插图
晚明思想家陈确曾列出这样一份妆奁物品清单:“衣橱一口,衣箱二口,火箱一隻,梳卓一张,琴凳二条,大杌头二条……有力者任减之,更无限制。”这段话不但是上述观点的有力证明,也体现出当时的明朝社会其实对妆奁一事是较为宽容的,是一种人之常情下的规定性行为。物质条件较为优渥的家庭,也会把直接的钱财和土地房产算作妆奁一同当作女儿的嫁妆。在《杜骗新书》中,就记载了一个恶棍试图打一位丧偶妇人嫁妆主意的故事。虽然故事的创作本意是为了教授人们不要上当受骗,但却从侧面反映出了女性对妆奁其实是有支配权的,即便再嫁也没有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思想的冲击是分割不开的。甚至有一位将军把自己妻子的妆奁用来当作军饷,也并未受到社会的谴责,再度佐证了这一观点——妆奁的使用自由度是非常高的。
 古代|古代结婚也攀比?以江南地区为例,聊聊明朝的妆奁文化
文章插图
另外,明朝时期仍然流行着将奴婢当作嫁妆共同来到男方家庭的传统。一方面,这是为了更好照顾出嫁者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婢女与出嫁者的感情更加深厚,算是作伴,这在如今的影视剧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妆奁形式自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承担得起,平民百姓就不用奢望了。最后,前文已经说道,妆奁最开始只是女子用来梳妆打扮的镜匣,最多只是在其中装一些首饰或化妆物品,这导致妆奁在最初的发展是朝着设计精巧这一方面的。到了汉朝就出现了双层形式的妆奁,其后又出现了多子奁,不仅能够容纳的东西变得更多,也象征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经济水平的发达,逐渐出现了紫檀、黄花梨这种材质的妆奁,美观的同时也有着身份的象征,而妆奁也由此分为了便携式妆奁和大型妆奁。事实上,妆奁这种传统习俗本身并没有错误。女儿出嫁,父母产生不舍情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会想要给予不少物品来改善其物质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