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弟|曾国藩:万事从来贵有恒


 诸弟|曾国藩:万事从来贵有恒
文章插图
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在给诸弟的信中说:
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所望于诸弟者,但将诸弟每月功课写明告我,则我心大慰矣。
乃诸弟每次写信,从不将自己之业写明,乃好言家事及京中诸事。此时家中重庆,外事又有我料理,诸弟一概不管可也。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着重讲了两个字:有恒。曾国藩的一生,为其“只要有恒,虽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这句名言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浮躁不实,或将断送天赋
有恒二字乃有的放矢,它主要是针对曾国藩的弟弟尤其是温、沅二弟(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荃,字沅甫)的缺点而提出的。曾国藩的四个弟弟中,温甫天分最高,沅甫能力最强,然而正因为这样,这两个弟弟也最为心高气傲,性格浮躁。
诸弟|曾国藩:万事从来贵有恒】曾国藩在过往给诸弟的信中曾经特意说到一件事:说他的朋友中有资质聪颖者,往往恃才傲物,开口便说别人不如他,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乡墨,即明清科举考试的乡试中,把主考和房官选中的文章,刊印出来给考生示范的八股文文集。会墨意思与乡墨类似,只是从地方乡试改为了全国性会试。既骂房官(帮主考评审、选录并推荐试卷的阅卷官),又骂主考。平心而论,这些人自己也未见得有多么显著的过人之处,不然也不至于潦倒一生。这种人不值得同情。
此番话显然是在借别人的例子来开导诸弟,警戒诸弟的傲气。曾国藩温、沅两弟的不踏实,并不亚于他的那几个京师朋友。二人先是不安心在湘乡读书,要进省城,结果在省城两年诗文毫无长进,后又往罗泽南处附学,不久也杳无音信;书信中从不谈读书为文的正事,而是喜谈家事及议论数千里外京城里发生的事。在曾国藩看来,这种浮躁不实的作风非去掉不可,否则看似忙忙碌碌,实则一事无成。
 诸弟|曾国藩:万事从来贵有恒
文章插图
有恒坚持,中等之姿亦有成就
曾国藩指出,医治浮躁毛病的药方便是“有恒”。
无恒心不仅是温、沅二人的毛病,也是世人的通病。《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说的便是这种世间常见的现象。其实,世上的大工程、大成就,都是靠长期不断的点点滴滴功夫累积而成。荀子在《劝学篇》里说得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理实在是浅白简单,关键在于难以坚持,即难以有恒。
要说曾国藩的过人之处,“有恒”乃是其最突出的一点。在这封信中,曾国藩说他自七月起读《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对照曾国藩道光二十四年下半年的日记检验,可知他没有说假话。
同时,就拿写日记这件事来说,曾国藩从道光十九年开始记日记,一直记到道光二十五年,后来的十多年里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咸丰八年他丁父忧后复出,决心将日记恢复,再不半途而废。此后不管战事如何紧张,诸务如何繁杂,果然天天坚持,没有间断,直到临终的前一天。能做到这一步,的确非一般人所及,这靠的就是超越常人的“有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