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2做事讲分寸。凡事讲分寸,知礼节,过犹不及反会生事,脚踏实地才是规矩之举。事情做得过头,或者做得不足,皆是分寸把握不当的后果。得失心不能太重,人不可能完美,不可因一些错误,而情绪剧烈起伏,失了分寸与度量,反而于事不利。做事要进退有度,既知顺势而上,又擅急流勇退。宋太祖赵匡胤有次晚朝时,留石守信等高级将领下来喝酒。喝得开心时,赵匡胤突然退到屏后,叹气说:“倘若不是你们帮助,我当不了皇帝,可当皇帝守江山也难啊,晚上我常难以入睡。”石守信等人忙问其中原因。赵匡胤说:“我知道你们对我并没有二心,只是怕哪日你们的部下想要富贵,给你们黄袍加身,到时你们即使不想也身不由己了。”众将明白受到了猜疑,忙惊慌下跪哭起来,求皇帝指一条明路。宋太祖说:“人活着,不就图个富贵么,你们可以交出兵权,到地方置办产业,为自己养老,为子孙后代积攒财富。如此我们君臣可以心安,不再猜疑。”众将颇为感激,次日交出兵权,返乡养老。宋太祖在兵权问题上处理得当,知晓分寸,不冒进不退缩,众将也有自知之明,应变及时,双方各退一步,顺利解决了本会棘手之事。话不可说的太满,留三分余地给人,也留几分空间给自己,才能张弛有度、进退自如。
文章插图
做人当有分寸,过度就会物极必反。范蠡和文种帮助勾践灭吴,两人位极人臣,再进一步就威胁到越王,范蠡选择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姓埋名,文种依然身居高位,最终被越王赐死。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对待得失要有“度”。做事要进退有度,既懂得乘势而上,也善于急流勇退。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主动裁撤湘军,交出兵权,才换来曾家的安宁和富贵。《道德经》里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该进的时候要进,该退的时候要退。该显的时候要显,该藏的时候要藏。不知进退,就是取祸之道。《菜根谭》中主张:“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则危;能事不宜尽华,尽华则衰;行义不宜过高,过高则谤兴而毁来。”意思是:官爵不必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否则就容易陷入危险的境地,自己得意之事也不可过度否则就会转为衰颓,言行不要过于高洁,否则就会招来谤或攻击。曾国藩说:“盖天下之理,满由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乃亏,至当不易之理。”做事有分寸,才能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文章插图
3与人相处,讲分寸。周国平曾说过:“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人际交往,要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相处是一门学问,关系再好的两个人,若是没了分寸和界限,都会成为一场灾难。人生如尺,必须有度。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无论关系多么亲密,相处都要留有分寸,不要越过界限。再好的关系,没有了分寸感,只会把对方推得更远,产生更大的隔阂。处事分轻重,为人知进退,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教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彼此保持着一定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过于亲密,言行举止间有分寸,不越界。
文章插图
与他人相处时,必须要了解别人的边界在哪,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懂得说话留三分,不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更不在背后闲言碎语,悄无声息替人解围,事后也不居功自傲。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得体,做事留有余地,让人感到亲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却又并不疏远。著名主持人孟非曾说:“有话你就说,但应该知道分寸。做主持人也好,做人也好,我都愿意和那种懂得分寸的人打交道。”真正有分寸感的人,会去体会对方的难处。 他们说话得体,不让对方尴尬,不步步紧逼,而是懂得退让。这样,既给别人留有体面,又让彼此相处起来舒服。 亲疏有节,冷热有度,不论关系再怎么好,也要懂得礼让,不可越界。三毛曾说:“朋友再亲密,分寸不可失;自以为熟,结果反易生隔离。”
- 这位民国名媛,她美到让林徽因羡慕,让金岳霖动情,却命运凄凉
- 俗语“说曹操,曹操到”,下半句鲜为人知,却也无人敢提
- 人人都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下半句更经典,但鲜为人知
- 此人梁山一位悍将,为人低调却秒杀李逵,征讨方腊马踏身亡
- 《最会做职业规划的历史名人》第二季:范蠡为何能成为人生赢家?
- 此人无名无姓,却令宋江身陷绝境,改变七位好汉命运
- 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八大处世哲学
- 俗语“树怕三摇,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是精华,道出为人处世之道
- 老祖宗常说的“水至清则无鱼”,下半句才精华,教你为人处世之道
- 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状元,才貌双全,但仍逃不脱被玩弄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