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大家好,我们的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欢乐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爵”是古代人饮酒用的一种青铜酒器,后来由实物演变成了一种封号,即爵位。封爵制度是随着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实施而逐步确立的。西周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此时的封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不同。
 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文章插图
其后的封建王朝确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之封,后世大多相沿承袭,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沿袭最久的爵位。起初,官与爵有一定的关系,但越到后期官与爵逐渐分离,更多的转化为一种荣誉称号。清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入关后沿袭明制,继承了这一封爵制度,采取的是“分封而不列土,列爵而不临民,食俸而不治事”的原则。清代封爵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宗室封爵,二是功臣封爵。这一章着重介绍一下功臣封爵。总体上来看,清代的功臣封爵,采用的就是传统的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同时,兼采唐宋之勋称,即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因此,清代的功臣封爵,是将前代的爵位、勋位合二为一。
 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文章插图
清代爵位的承袭分为按次承袭与世袭罔替两种。世袭罔替是指所得爵位,子子孙孙世代承袭,由朝廷授予诰命,属于特典之列;另一种就是承袭有次数规定,一般是每一代减一等,袭完既尽,世爵也就取消。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因作战阵亡所得之世爵,或皇帝特别开恩,当其子孙袭爵到最后一等时,即改授恩骑尉,并世袭罔替。按例,规定有承袭次数的世爵,朝廷会颁发凭证,称为“敕命”。爵位自秦汉以来,主要作用在奖赏军功。清代爵位虽然大体也是如此,但是文臣有功一样可以封爵。不过,文臣封爵,朝廷有严格的规定:“凡文官非有大功勋于国家,而所司朦胧请辄封公、侯爵者,当该官吏及受封之人皆斩,其生前出将入相,能除大患,尽忠报国者,同开国功勋一体封侯谥公,不用此例。”
 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文章插图
文职给予爵位的例子,最早出现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大学士洪承畴气休致仕,清廷“命察叙招抚经略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准袭四次”,但这些人大多是被编入旗籍的汉人。雍正八年(1730年)十月,以军机大臣张廷玉、蒋廷锡“赞襄机务,公正无私,慎重周详,事事妥协”,各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是为汉人文职人员获得世爵之始。对于汉人的封爵,最早可追溯到入关前后。为招徕明朝降将降臣,皇太极曾不惜授予很高的爵位,其中像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及孙可望等均特例给王爵,沈志详、黄梧等为公爵。平定三藩以后,清廷不再封异性王爵,而且均有袭次的限制。
 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文章插图
后来,乾隆翻阅圣祖实录时,有感于平定三藩时,将军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等,以及进剿噶尔丹时提督孙思克等人的赫赫战功。于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下诏,准许他们的子孙在袭爵时,可得到世袭罔替的恩典,此为绿营将领世爵世袭罔替的先例。咸丰、同治以后,由于八旗军队彻底腐败,清廷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等农民起义战争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汉族官僚。所以,汉官取得世爵者也随之增多。
 爵位|清代异姓封爵分为几等,汉人文官又是谁第一个得到爵位?
文章插图
由于封爵是权力、地位与利益的象征,同时也代表了先世功业。因此,对继承人的确定是十分严格的。《大清律例》规定:凡文武官员应合袭荫者,并令嫡长子长孙袭荫。若嫡长子长孙有故,嫡次子孙袭荫。若无嫡次子子孙,方许庶长子孙袭荫。如无庶出子孙,许令弟侄应合承继者袭荫。若庶出子孙及弟侄不依次搀越袭荫者,杖一百,徒三年。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