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功勋封侯的边塞诗人
文章插图
唐朝是个诗歌的国度,其中边塞诗是一类较为常见的诗歌体裁。五绝中,有初唐四杰中的杨炯,一首《从军行》,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拉开了唐朝边塞诗的帷幕。七绝中,有龙标王昌龄,一首《出塞》,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夺得了“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头筹。李欣的诗作有一百二十四首之多,其中只有五首是边塞诗,他正是凭借这仅有的五首诗,奠定了边塞诗人的地位,有趣的是,李欣一生都未曾出过边塞。唐朝中,写边塞诗的诗人不在少数,然而真正投身边塞战争,最后以功勋封侯成为边疆大将的,只有高适。二、愤然辞官。
文章插图
关于高适的诗篇,人们最熟悉的是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实高适所作的诗篇中,最厉害的是另外两句,一句批判官场,一句批判战场。高适生于长安城,从小家境贫寒,困于躬耕,直到开元年间,高适才有机会北游幽燕,年轻的高适本是想投靠幽州节度使的幕府麾下,然而却始终无果。无奈之下,高适回到长安,参加应试科举,但是多次名落孙山。高适也没有郁郁不得志,干脆放弃了功名,游览起山河,途中结识了李白、杜甫、王昌龄、王之涣等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高适壮年时期,已经是唐朝首屈一指的诗人了,话虽如此,在古代供奉优则仕的原则下,高适的仕途之路却始终没有着落。到了高适四十六岁那年,张九龄的弟弟举荐,高适的才能被发现,进入了官场,被授予封丘尉。然而却没有为官多久,高适却愤然辞去官职。高适为何辞官呢?因为他看到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一面,不想与之同流合污,他也因此写下了两句具有批判色彩的诗歌:”鞭鞑黎庶令人悲“、“拜迎长官心欲碎”。三、高常侍
文章插图
紧接着,“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势骤变,高适也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机,他的军事才能,被唐玄宗和唐肃宗发现,被破格重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年近五十的高适,再次出师,这回他投入的是战场。高适秉着报国之志,以李广将军为榜样,带兵平乱,在乱世中大展文韬武略,由于功勋显著,高适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最后被封侯,为渤海县侯,散骑常侍,所以史书上也称他为“高常侍”对于战场,高适也是有批判的,他爱惜战士的性命,讽刺当时那些累死三军,以将士性命当赌注的无能将领,那些骄横,奢靡的将领。他在《燕歌行》中说道:”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前半句讽刺对战士生命的不负责,后半句讽刺将领的奢靡。“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这是讽刺将领的骄横,战场上的轻敌,在战争上的无能。四、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文章插图
即使当上了将军了,高适还是那个“高常侍”,他很清楚战争的残酷性,很理解战士们死生沙场所带来的苦难,所以他才说道:“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高适是唐朝众多诗人中,属于大器晚成的,他是个追求梦想,不抛弃,不放弃的理想主义者,即使在人生最为低谷之时,他仍然能够与友人共勉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时,高适对于现实有着深刻的,极其清醒的认识,对于低层百姓满怀怜爱与悲悯之心,对于生命有着崇高的敬意。
- 纵所观之,在批判凡尔赛同时,我们等待什么?
- “狂放书生”金圣叹:批判、嘲讽一切不公,连亲舅舅都不放过
- 读过很多文学作品,还是欣赏王朔豪爽、批判精神
- 高适:逆袭的人生,心怀家国人民,终封侯拜将,一首燕歌行传天下
- 晋文公如此行赏,韩非子为何严加批判?还批评孔子“亦不知善赏”
- 不知名诗人批判现实的诗,同情穷人嘲讽富人,这才是诗人的担当
- 白鹿原写泡枣和废都中泡荔枝,作者写这些是为露骨,还是为批判?
- 史上最牛干爹,惨死于盛唐
- 高适的这首《苦雪》,也是可以媲美柳宗元的《江雪》,同样很孤独
- 诗词歌赋|韦应物:从鲜衣怒马祸长安,到浪子回头成诗豪,他见证了盛唐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