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 二 )


 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
文章插图
可是,由于西行盛行、国学受冷,原本是以前私塾破蒙学童就应该会的“对对子”,来报考清华大学的许多“准大学生”竟然不知“对对子”为何物,胡答一气。
许多考生只知道“孙行者”是西游人物,就临场抓瞎,以“猪八戒”、“唐三藏”、“沙和尚”、“牛魔王”、“红孩儿”等等相对,让人哭笑不得。
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甚至,有考生因为不会,破罐乱摔,以“狗东西”、“王八蛋”之类予以“怒怼”。
阅卷的陈寅恪心情一阵阵悲凉。
不过,试卷中也出现了以 “王引之”、“祖冲之”之类的答案,让陈寅恪在悲凉中有些许慰藉。
和“孙行者”一样,“王引之”也是个名人名字,为清朝大儒,可惜以“王”对“孙”,意义似是风牛马不相及,有些牵强。
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数学家,世界上最早研究圆周率的人。以“祖”对“孙”,都是名词;以“冲”对“行”,都是动词;以“者”对“之”,都是“之乎者也”类语气助词,算对得工整了。
但,这并不是陈寅恪心中最佳的答案。
 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
文章插图
等阅卷接近尾声,陈寅恪所期待的中最佳的答案总算出现:“胡适之”。
胡适之是国学大师胡适的字,是当时文化界的风云大人物。
陈寅恪看到这三个字,当场拍板说:“就凭这三个字,这个考生想上清华的哪个系都行!”
这个考生是陈垣关门四大弟子之一的周祖谟,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
周祖谟的答案为什么会让陈寅恪如此激动呢?
周祖谟在回忆文章中曾专门谈到此事:“当时我想到可以作对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胡适之’。二者自以对‘胡适之’为好。因为‘适者,往也’,‘往’跟‘行’意思相近,‘引’又是另一个意思。所以我就以‘胡适之’为好。”
实际上,周祖谟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陈寅恪在出“孙行者”上联时,已想好下联了,即——“胡适之”。
以“胡适之”对“孙行者”,根本就是世间绝配!
周祖谟虽然对出了陈寅恪早已拟定好的最佳标准答案,但这个答案的许多玄妙之处,他还是懵懂不知。
1965年,76岁的陈寅恪在《金明馆丛稿二编》中对这个答案进行了详细解释,他说:“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因苏东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韩卢’为犬名,‘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又说:“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之题者,实欲应试者以‘胡适之’对‘孙行者’。盖‘猢狲’即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
 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
文章插图
补充一下,苏东坡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中的“卢行者”,即六祖慧能,而“韩退之”即散文大家韩愈,“过呼”的意思即名过其实。苏东坡这两句诗想表达的是:我前生恐怕是卢行者吧,后学将我比作韩愈,我可不敢当。
苏东坡的上联出现一个“卢”,下联出现一个“韩”,而“卢韩”两个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是犬。那么,现在陈寅恪的上联出现一个“孙”, 周祖谟的下联出现一个“胡”,“胡孙”指猴子,其妙堪与“韩卢”相对,而末尾的“者”和“之”都为单纯词。相比之下,“祖冲之”等对均不如“胡适之”来得工巧。
另外,陈寅恪坦承自己“故作狡猾”,那是有意要在这场清华入学考试中调侃北大教授的胡适为“猢狲”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他和胡适两人间的一场小“恩怨”:
 文化|两副对联,都只有三个字,却刁钻难对,其中一副,成清华入学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