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笔挟水浒风雷——从109人的《东林点将录》看东林党是不是误国( 二 )


 崇祯|笔挟水浒风雷——从109人的《东林点将录》看东林党是不是误国
文章插图
总体来说,在崇祯三年温体仁任内阁首辅后,朝野的东林党人几乎被尽逐。除了年老亡故的,他们在崇祯朝的仕途终点大概有以下几种:1、致仕。如:孙承宗、陈所学、黄公辅、张光前、郑三俊等。2、罢官。如:钱谦益、刘宗周、邹维琏、魏光绪、文震孟等。3、流放。如:练国事、孙居相、解学龙等。4、入狱。如:侯恂、宋师襄、蒋允仪等。5、被排挤到南京坐冷板凳。比如张慎言、胡良机、熊明遇等人,就仕途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就连孙承宗这样德高望重,劳苦功高的名臣,也在排挤之下不得不告老还乡,像李邦华这样坚持到崇祯十七年的,实在是殊为不易。所谓东林党,最巅峰的时期也就是天启初年到天启三年那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众正盈朝”也就是说的那几年。到了魏忠贤崛起之后直到崇祯末年,东林党在朝堂之上的的声音越来越微弱,直到几乎完全偃旗息鼓。他们失去了权力,也就没有一丝影响力可言。无法在朝堂上发声的团体,对时局能有多大影响力呢?如果根据上面所说,似乎东林党并不见得误国。但事实上,东林党确实有误国。我们知道,党争,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明末的党争,从万历中期直到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才算大致结束,延续了近半个世纪之久,也就是说,从明朝明显进入下降通道开始,就始终伴随着党争,直到彻底崩盘。东林党在其中大部分时间,所扮演的是领衔主演的角色。从万历后期的众党争锋,到天启初期的众正盈朝,再到天启中后期的惨遭迫害,东林党在舞台中心的时间,前后持续也有三十年左右。万历晚期的党争,消耗了大臣们的主要精力,吵架和互相攻击成了日常主要工作,必欲扳倒对手而后快。相对的,国事则成了攻击对手的武器,凡是对手支持的,我必要反对,凡是我赞成的,你不赞成,你就是敌人。这种情况,并不是单指东林党,所有团体都是如此。大家斗起气来,那是连国事也不顾了。
 崇祯|笔挟水浒风雷——从109人的《东林点将录》看东林党是不是误国
文章插图
如果说在万历年间,东林党是为了自身安全而不得不陷入党争,那么到了天启初年,东林党和它的支持者们已经得以主持朝政,盛极一时。他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展现他们的治国才能和毕生抱负才对。遗憾的是,东林才子们忙的还是党争,他们继续打击漏网的齐楚浙党份子,同时继续启用在前朝被打击失势的支持者和同道中人。同时,东林内部也并不团结,分成许多小团体。比如左光斗和杨涟都是东林领袖,彼此却发生内讧,杨涟和赵南星、高攀龙等人结成一伙,对抗左光斗。同为东林骨干,位列点将录“天究星没遮拦”之位的阮大铖,则又是左光斗的同乡好友,因为杨、左的内讧,阮大铖失去了中意的吏科都给事中一职,追名逐利之下,干脆投靠了魏忠贤,成为了阉党的骨干,反东林的楷模。而被东林持续打击的齐楚浙党们,随着魏忠贤的起势,为了自保或者利益,又纷纷倒向了九千岁,也成了阉党的骨干,继续党争,没完没了。所谓冤冤相报,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凡此种种,都是徒耗精力,反而给了魏忠贤可乘之机。最后,盛极一时的东林党短短几年间就被阉党驱尽杀绝,全军覆没。终于得到了朝堂地位却不好好加以发挥,您说东林误不误国?
 崇祯|笔挟水浒风雷——从109人的《东林点将录》看东林党是不是误国
文章插图
东林党确实存在误国的一面,对明朝的灭亡,他们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但也正如前半部分所说,东林有误国的一面。你可以说东林党不识大体,也可以说东林党无才,甚至可以说东林党失节,但所谓“明亡于东林党”的说法,根本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他们的力量终究有限。再看《东林点将录》。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这是杨涟狱中血书中的几句。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周朝瑞、顾大章。他们被称为“东林前六君子”。此外,还有周起元、黄尊素、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他们被称为东林后六君子。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铮铮铁骨,万世敬仰。除却这些忠勇之士,点将录里的其他人物,或者包括不在点将录里的东林支持者和追随者。这些人,在明朝灭亡时的表现,其实跟其他官员、其他团体是一样的,有自尽殉国的,有投降大顺的,有投降清朝的,有坚持抵抗的,也有归隐不问世事的,并不存在集体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