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未觉 十年( 六 )


老鹰画室视频-摄影:田方方
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哪怕他们每天要做10个小时训练,也要让他们能够在这个空间中感知到其他人。所以,我们做了多个公共空间,做了很多让人能在里面穿梭、自由行走的空间,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其中能看到其他人、感知到其他人的存在,从而,感觉到自己并不是孤独的存在,而是一个集体。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中庭-摄影:田方方
我们很巧妙地把这些处理,融在了学生们日常生活的必经之路上。比如:社交的场所会设置在他们的空间动线里,中间的坡道、楼梯里的阳台都是他们一定要经过的,也许,他们每天要多花两分钟走坡道上楼,但是,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看得到光、也可以感受其他人的存在,从而,以空间为媒介,输送一种可见的温度。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概念草图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中庭公共空间-摄影:田方方
空间当中的使用者
会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和取舍
我常跟老鹰说:你的想法比你们学校所有人要早上10年。因为,其他人都可能觉得多花钱做这么一个项目不太值,老鹰画室的招生也许完全不需要这些。但是,我觉得他不这么认为,我去了以后,看到那里孩子们的感觉也是挺好的一个状态。
建筑的整体思路都来源于:我们要做一个足够大的画室,能容纳几千个人同时在这里画画。因为,保持竞争性是他的第一诉求,这么多学生在一起画画,也可以看到并感受到彼此,那种刺激感是非常强烈的。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环境策略分析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三层画室-摄影:田方方
在画室里,我们想采用全北向光,这样,就可以不用打灯,但杭州的阴天又很多,所以,白天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打灯的。而我们其实想要完全避免阴影,如果有阴影对画画影响是很大的。那块地也不是正南或是正北向的,方向上稍微偏了一点,如果我们要给他调成正南正北,就要浪费很多面积。
所以,我们就顺着这个角度做,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详细的分解,每年有两三个月之中差不多每天有两个小时是一定会有阴影的,就只能选择挂帘子了。当时我跟他沟通的时候,他说:有阴影肯定是不行的,好像也不是太满意,但我们也确实不能够浪费面积来做这个事。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三层画室-摄影:田方方
后来去竣工的时候,我就带着这个问题去问了那些年轻老师,我说:下午4:00或一个小时后的阴影,你们觉得会有影响吗?他们说:不会,我们就移一下就好了,画画的时候能看到自然光是最好不过的一件事情。所以,他们作为使用者,在空间中也会有一种取舍,自己会做出一个判断,虽然并不是那么完美,但他们也能够接受的。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设计|未觉 十年
文章插图
老鹰画室-接待/楼梯入口-摄影:田方方
“集体”这件事,在一个既定空间之中,一个集体可以在这里引发一种集体的情绪与互动,但空间就是要给予缝隙或者间隙,有了这种“气孔”的存在,人的心灵才有瞬间的自由呼吸,在一个集体的习惯性动作之外,我们要做出点惊喜、奇妙的空间触发点,建立人与人、人与空间之间可连接的“情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