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给|陆小曼、陈小翠、李秋君……她们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名媛逸事】近日,正在程十发美术馆举行的“画院掇英——院藏女画师作品展”集中展出了上海中国画院已故12位女画家的绘画精品。
李秋君、陆小曼、陈小翠等知名女画家留给世人的,不仅是名媛逸事,还有她们独树一帜的笔墨。
回顾近现代女画家们迈出闺阁、昂首进入艺术史的历程,也足以管窥时代的巨变。
清末民初上海画坛的女性名家
中国历史上的女画家如《玉台画史》所记,不外名流、闺秀等。如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妻子管道昇,便属名流才女。此外最多的则是画家的后代,比如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后人文俶、仇英之女仇珠、恽南田之女恽冰,近代有任伯年之女任霞。
晚清至民国时期,国画界涌现出了一大批女画家,尤其集中于当时的全国文艺高地:上海。女画家的集中出现,缘于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这不仅是近代美术史上的独特现象,更具有鲜明的社会学意义。
吴杏芬(1853年-1930年)时称“女界第一大画家”。从“女界”二字,就可以品出女性地位在近代的提升。吴杏芬的父亲吴鸿勋曾是曾国藩的幕僚,工书画。她自幼随父习画,同治年间随父寓上海鬻画。其夫唐光照曾任江宁知府,其子唐吉生亦为书画名家。
比吴杏芬略小的知名女画家当推张光(1878年-1970年),晚号红薇老人。张红薇曾任广东洁芳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寓沪后在各艺术院校从事国画教学工作。张红薇工诗词,新中国成立后任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史馆馆员,也是1960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时的第一批画师之一。
文章插图
张红薇 《芍药》 纸本设色
吴杏芬和张红薇可谓上海乃至全国女画家的先驱,二人的画风皆祖述明清文人画的传统,吴杏芬偏于正统派的山水,张红薇则偏重花鸟,延续了吴门周之冕类型的钩花点叶法与恽南田淡逸的格调。在当年的画坛,二人的水平不在一般男画家之下,为后来女子成为独立艺术家树立了榜样。
比张红薇小一些而负时名的女画家,则推杨雪瑶、杨雪玖、杨雪珍三姐妹。杨氏姐妹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杨白民,他提倡以教育救国,并以家中私地创办城东女校。白民嗜画,于校中开设国画专修科、音乐科,聘名师吴梦非、李叔同、张聿光等分门授课,李叔同还曾专为他画过油画肖像。
杨白民离世后,女儿杨雪瑶接任城东女校校长,继续领女校风气之先,不仅号召女性学习新知识,还创办《女学生杂志》。女画家顾飞即毕业于此校。
新中国成立后,杨雪瑶入上海文史馆。杨雪瑶、杨雪玖姐妹,皆海上耆宿王一亭弟子,后来发起并参与组织了著名的中国女子书画会。
亘古未有的女子书画会
1934年5月18日,中国女子书画会正式成立,与杨雪瑶姐妹共同发起女子书画会的,还有冯文凤、李秋君、顾青瑶等。女子书画会成立后不久,便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轰动一时。古稀之年的大画家黄宾虹亲往祝贺,并在报纸上撰文盛赞其为“亘古未有之举”。
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反映了女性地位得到提高。不过,细观也不难发现,当时立足社会的女性多出自世家大族。
李秋君是中国女子书画会中极为重要的人物,其父李薇庄乃沪上著名的实业家,且热心绘事,曾任上海美专早期校董。其兄李祖韩在经商之余亦精研国画,得艺林推许,亦是海上艺坛重要的推手。李氏兄妹素来为沪上艺林所重,李秋君与张大千“千秋百岁”的情缘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文章插图
李秋君 《万紫千红》纸本设色 1963年
陈小翠之父陈蝶仙是著名词人,曾出版文艺杂志《著作林》,任《女子世界》和《申报》副刊《自由谈》等主编。陈小翠之兄陈定山是当时海上画坛最负盛名的批评家兼画家,著有《春申旧闻录》,为海上画坛的重要史料。出身世家的陈小翠,诗词素养甚高。在当时的画坛,擅诗文者具有无形的优越地位,这是长期以来将绘画作为诗余的传统观念使然。在中国女子书画会中,谢月眉、顾飞与周錬霞,也因此地位突出。
- 民国“情圣”徐志摩恋爱秘籍大公开,林徽因,陆小曼究竟有多美
- 王庚:他对陆小曼的爱是真的,不适合她也是真的
- 陆小曼29岁丧夫,晚年提出想徐志摩合葬,徐志摩儿子却霸气拒绝!
- 最爱徐志摩的女人——不是陆小曼和林徽因!
- 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一代名媛容貌惊艳,普通男人为什么高攀不起
- 徐志摩去世,陆小曼写下《哭摩》:不是追悔莫及,就可以换来原谅
-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是浪漫的开始,还是不幸的开始
- 张宏杰:乾隆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
- 徐志摩遇难后,胡适欲接济陆小曼,提三个条件,让陆小曼感到屈辱
- 陆小曼悲情人生背后,与她的这三次选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