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退一步说 , 即使赤壁之战时 , 曹操自持武力强大 , 定然不许孙权割据江南 , 定要武力统一 , 张昭的做法也不能算错 。孙策是天下闻名之英豪 , 如果投曹 , 当然生不如死 。而此时的孙权并不是孙策 , 天下大多数人皆以为他是个临时接替兄长的招牌 , 江东诸事皆由张昭做主 , 本身也严重缺乏声望和号召力 , 对曹操而言也没有什么威胁可言 , 更不会因此忌惮 , 而必欲除之而后快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就如历史上是马超先背父起兵 , 马腾才会被杀 。无野心如张鲁及其子孙 , 包括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后在魏国都过得不错 , 虽然不免被曹操背后鄙视为“豚犬” 。
孙权此前非但和曹操无怨无仇 , 甚至他15岁时举孝廉踏入仕途时 , 曹操有以礼征辟之恩 。后来孙策死时 , 他接任会稽太守 , 并封讨虏将军 , 形式上也是由曹操向朝廷举荐 。
若按东汉王朝传统 , 就意味着孙权类似于曹操的“门生” , 要终身对曹操尽类似僚属对主公的义务 , 如果曹操哪天去世 , 孙权还要类似曹氏子侄一般 , 给他这位“恩主”服丧 。正如刘备从前举袁绍之子袁谭为孝廉 , 因此哪怕兵败落魄来投 , 作为汉朝大将军的袁绍 , 也要亲自出迎 , 待以客礼 。
因此孙权若举江东之地投曹 , 作为曹操的嫡系门生 , 被厚赏实为理所当然 。想要封侯、入朝得九卿、中二千石之高位 , 丝毫不难 。等到曹操当真统一天下 , 代汉称帝 , 此后孙权作为天子门生 , 在新生的曹魏朝堂 , 挪腾进退的余地就太大了 , 可说是上升空间十足 。
之后孙权大可培养子弟 , 熟读经学 , 交好大族 , 提高门第 , 历几代人之功 , 努力跻身到世家大族之列 , 亦不是完全绝无可能 。可以参见窦氏是如何完成从割据诸侯到新朝勋戚的转变 , 河内司马氏又是如何完成从将种到高门士族的华丽变身 。以江东孙氏瓜农子之门第 , 如此这般也可算光宗耀祖了 。
至于曹操好色“好人妻” , 欲得江东二乔云云 , 莫忘记他一生收纳的都是寡妇和败虏之妻 , 可从来没有类似历史上吕布的毛病 , 并不会去打麾下群臣诸将的家室主意 。
而像孙策之大乔这样年轻守寡孤苦一生 , 本身就极不人道 , 改嫁给英雄如曹公者未必不是幸福 。看看曹操对假子们的比照亲族的优厚待遇 , 曹真秦朗何晏们在中央帝国的政治舞台叱咤风云 , 只怕比历史上的孙策之子孙绍在东吴身份尴尬 , 只得默默度过一生 , 更强甚多 。
所以 , 张昭受吴太夫人和孙策母子双重托孤 , 对孙权视若子侄 , 感情真挚 , 他力主降曹 , 完全符合孙氏一族和孙权个人的利益 , 绝不是让孙权去死或生不如死的 。
至于孙权自己 , 他的野心本来就是一步步被鲁肃等人怂恿、加上赤壁之战大胜后志得意满滋长出来的 。乱世男儿 , 谁不想割据一方威福自专 , 但虽不甘心却认清现实而归顺的亦是大多数人的抉择 。
如广陵太守陈登 , 素有湖海之志 , 善养士得民心 , 又两破孙策大军得勇名 , 然后被曹操调离广陵时 , 他为什么选择服从 , 而不是索性据地反了?情势比人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赤壁大战事后来看 , 孙权周瑜鲁肃们抗曹抉择 , 何其正确英明 , 赤壁之战堪为东吴立国之战 , 诸人一齐以英雄君臣之誉名垂青史 。然则另一方面 , 在天下局势明明已然大定时 , 归顺中枢、重建本邦、天下太平方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 。而为个人野心和功业便好武弄险 , 生生令天下分崩延续百年 , 从华夏历史高度 , 孙权鲁肃等诸人此举亦颇值得商榷 。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