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打碎字结构,着眼点放在最小单元空间分割上,是邱震中教授的独特理解,您有没有受此启发过.
沃兴华:大约三年前,邱振中先生送我一本《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看了之后很受启发。我觉得在书法的本体的研究上,他是走在最前面的。不过,“打碎字形结构之后,书法的着眼点是什么?”这个问题很早以前我就在实践中碰到了,我觉得不仅是空间分割,主要是造型元素的对比关系,如形状的大小穿插,墨色的枯湿浓淡,用笔的轻重快慢等等。当然也包括被点画线条所分割出来的余白的疏密虚实等对比关系。
网友;在沃老师的创作中强调对比关系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我认为,所有的对比关系必须纳入到一个书家对于书法对偶范畴的认知结构和表达结构之中,融而化之,才能成就经典的塑造。
“浑化”一词是清人周济谈词时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我觉得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终理想。同时近乎所有高明的艺术经典也大致遵循此原则。(关于现代艺术,我认为盖棺之后未必就有定论,仍然需要时间的沉淀)
所谓“浑化”,从结构上讲,应是对以上所说的对偶范畴认识与表现的老到精审。
我觉得,沃老师现在似乎有点剑走偏锋了。
沃兴华:对于发展成熟中的创新书法,我们可以而且应当用“浑化”来要求它们,但是千万不能用“浑化”来否定它们,谁知道它们今后会怎样,丑小鸭还能变成白天鹅呢。
长久以来,我有一个想法,一直埋在心里,讲出来怕引起误解,但事实上这种观点一直在影响着我的创作实践。我觉得艺术是没有正和偏的,正和偏都是前人为我们划定的条条框框,艺术只有真与伪,深和浅。我们应当跟着感觉走,一条路走到黑,走通了,算你成功,走不通,拉倒。
【 意义|我觉得艺术是没有正和偏的,艺术只有真与伪,深和浅】当然,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感觉”的解释,这个问题太复杂,一言难尽。
- 四海集珍,极具三晋特色的新年艺术大餐待您来品
- 两岸少年艺术展在福州开幕
- 原创音乐剧《在远方》登沪 以艺术手段诠释现实题材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万一变有钱了,我该选择高于生活的艺术,还是选择贴近生活的设计
- 创意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 五大山水画作品,表现出了静谧的美,极具艺术表现力
- 《高山之巅》编剧毛剑锋:走进王新法的内心世界 用艺术的力量感染观众
- 寻找艺术“年轻力” “#就在这里跳舞”舞蹈影像展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