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二 )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庐州布艺画。
巢湖赏石艺术
巢湖赏石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其艺术发源可以追溯到北宋石圣米芾。石圣米芾当年所拜的“石丈”就是一块合肥巢湖石。合肥巢湖石还以“无为军石”之名载入宋朝杜绾所著的我国第一部观赏石著作《云林石谱》中。合肥巢湖石也以其“瘦、皱、透、漏”的鲜明特征而作为我国古典赏石的代表性石种或置于庭园,或置于案几,深受文人雅士、百姓大众所喜爱,遍布大江南北。赏石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巢湖赏石艺术。
长临河根雕
根雕又称根艺,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形式之一,是充分利用树根(杈)、竹根等植物的自然形态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留植物根部的自然形态美,辅以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讲究“七分天成,三分人工”,通过人的构思创意、艺术加工,创作出具象、意象或抽象等形式的艺术作品。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长临河根雕。
庄墓圆子制作技艺
圆子又叫大元宝,是中国许多地方过年必备的食品之一,因为形状特殊,它也被赋予了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在合肥,似乎什么都可以成为做圆子的材料,有糯米圆子、挂面圆子、山芋圆子等等。但最负盛名的当属庄墓圆子了。庄墓镇市场繁荣,餐饮业比较有名气。庄墓镇的手工圆子,软而不烂,油而不腻,是盛名远扬的美味佳肴。庄墓圆子历史悠久、风味独特,至今已有千年的传承。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庄墓圆子。
庐州制笔技艺
毛笔制作技艺延续千年至今,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唐、宋,均有制笔名手。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安徽徽笔渐衰。上世纪50年代,毛笔制作技术由凤兆华等人将以复苏。
毛笔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工艺价值与科学价值。所制毛笔工序繁杂,必经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一百二十多道小工序,全手工操作。讲究梳、齐、赶、盖、扎、修、装,务达基、垒、尖“三齐”,以求“清风亮顶”。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庐州制笔。
巢湖织网技艺
巢湖民间织网主要集中在巢湖南岸沿线,最初俗称结网或“捿网”。这一带的妇女基本不下田做农活,都在家中织网,是典型的“男耕女织”模式。传统的织网技艺在当今社会正在被机械生产逐步取代,织网技艺的传承面临困难,传承人老龄化,年轻人缺乏传承意识,并且没有好的传承机制来保护传统织网技艺的传承。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传统渔网制作技艺。
宫廷描金纸制作技艺
粉蜡手绘描金纸,因其制作对原材料要求极高,工艺十分复杂,造价昂贵,成为加工纸精品中的极品。它代表中国手工纸加工的最高水平,素有“纸中之王”美誉。范发生经过几年不断努力,现已复制多种清乾隆年宫廷描金纸,为弘扬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绵薄之力。
 庐州|《行遍合肥》“非遗大家庭”又添16位“新丁”!
文章插图
手绘描金粉蜡笺。
刘鸿盛特色小吃
刘鸿盛以冬菇鸡饺为首的特色小吃制作技艺从侧面见证本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对江淮地区餐饮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对江淮地区民情社会风俗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刘鸿盛特色小吃在民间具有极高的口碑和知名度,可以藉此了解江淮地区民族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发展变迁;亦可作为百年老字号品牌,对其进行挖掘、抢救、发展、创新,以传承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