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济)字 辨 析
京博文
【 小河|济水是条十里小河?】齐字为周代国名、地域文化名、姓名、朝代名,转生义有平整、一致等 ,这些皆源自地名。而记录齐地名的齐字也有演变繁化,需要探究才能明白。齐地有济水,是夏禹所治四渎之一,济水中游与齐地是一地,二者本义相同,字音相同,济字不过是齐字的繁化。济水齐地应得名于夏代,史载商汤革命,“汉南四十国归之”,是济水原有汉水之名的实证。《逸周书·殷祝解》《尚书大传》追记夏桀逃亡之地,依次有中野,不(按:大义)齐、海、鲁四地,考之在今巨野、嘉祥。史载商汤建都于济水之亳。周初齐国应自济水流域由西向东开拓,经过与莱人争战后,夺取临淄一带建都,实则远离了济水、齐地,将齐地之名带至临淄。齐国强大时,东临大海,南到泰山南,北到无棣,西至平阴西。齐国有鱼盐之利,临淄为天下大都会之一。齐人崇尚功利,封功赏绩,国力迅速强大。齐桓公兵车之会四,衣裳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活动于济水流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与鲁、晋、燕、魏分别进行过几次战争,史有记载。齐国存在八百年,齐人管仲、晏婴、邹衍,鲁仲连等人都有著作传世,一脉相承形成的齐文化传衍千古,可知文化与人群关系之密切。后世建立的朝代乃至偏安之国以齐、汉、秦、梁等为名,正是基于文化认同心理。田氏代齐后,原齐国公族以齐为姓。临淄虽为齐国之都,齐灭后,临淄一带很少设过名齐的行政区域。而在古济水沿岸,由西向东,在今山东境内设过汉代济阳县、济阴(郡、县)、济州、济宁、济南、金代济阳县,并在济水消失后仍然沿用。济南历史上有“齐烟九点”胜景传世,尤可证济水与齐地为二名一地、本义一致。
济水中游、齐地在夏代前叫什么?孟子说夏禹所治四渎为江河汉淮,他书说夏禹所治四渎为江河济淮。二说不同,并非孟子记错,而是古汉水与济水是同一条河流的前后之名(见拙作《济水又名汉水考》)。夏代时,汉水流域出现了新的物产,由遍生禾黍而为遍生禾麦,以至人们喊出了济水、齐地的新名和创设记录文字。后世文人常追溯旧名,一般人只用新名。
甲骨卜辞有“齐师”之名,卜辞用三个麦穗形表示齐地;楚系简帛、小篆在三个麦穗形下加二横表示齐地;许慎《说文》解齐为:“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解的是齐的转生义而非本义,并未指齐地。东汉时济水已大半淤塞,早已没有齐国,许慎不明白齐是地名,不知齐地得名于物产禾麦,不知济水为夏禹所治四渎之一,错把济水解为河北的一条无名小河:“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从水,齐声。”直令人忍俊不禁。后世学者对许慎解齐、济二字多予纠正。《风俗通》解:“济者齐,齐其度量也。”指济水流域麦穗高度平等。《列子·黄帝》注:“齐,中也。”说齐指中国。《尔雅·释言》疏:“齐者,中也。中州为齐州,中州犹言中国也。”按:上古九州(州同洲,义为水中的九块陆地,九州名称及方位依《河图括地象》说)本以冀州为中土(今牡丹区、巨野南)、兖州(河济间为兖州,今河南濮阳、山东鄄城)为西土,齐州(今东平、肥城、平阴、济南)为北土,但冀、齐二州相连,皆在济水流域,都是宜麦之地,将齐州解为中州、中国,应属合理。徐锴注:“生而齐者,莫若禾麦。二,地也。两傍在低处也。”指出齐地遍生禾麦,整齐如一,为它种作物不及。而早于许慎的西汉人刘安在《淮南子·地形训》中说:“济水通和而宜麦。”联系卜辞和小篆字形,《淮南子》可谓记载了齐地、济水得名之由,也是齐地本义最明确的记载。考之,禾麦传入济水流域中游(上古中国)距今约四千年,从此中华先民由禾黍改为禾麦为主食,民以食为天,这种改变对先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意义太大了。氾胜之总结了济水支流氾水民众的农业技术著《氾胜之书》,后世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转录了《氾胜之书》的大量记载。二书对中国农业技术的推广起到了极大作用。由此可见济水流域的小麦高产主产区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 “春风十里不如你”背后的故事这么美,却很少有人知道
- 烽火戏诸侯, 究竟是不是低级的谎言!
- “百县千村”书法惠民活动走进任城二十里铺,书画名家写福送春联
- 一轮橘日楚云飞,十里寒江落翠微
-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携《金城赋》走进这片不乏阳刚的土地
- 考古盗墓|偶然发现“无底洞”,竟是方圆十里古墓群,专家看到一张纸惊讶不已
- 人面桃花相映红,十里春风不如你!
- 指南|何小河新专辑《桃乐丝迷惘指南》创意满满受到圈内乐评人盛赞
- 济水|“话说济水” 征文
- 韭绿|曹雪芹的理想国: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