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二 )


 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文章插图
协和医生合照中的林巧稚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协和医学堂”,最初由外国教会机构和清政府合作办学,1915年由中华医学基金会接管,直到1949年,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分支机构。该院培养高水准的医学人才,学生要先读三年预科,再读五年本科才能完成学业,毕业时可以同时从北京医学院和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经过八年的艰苦学习,在父亲去世,大哥的鼎力支持下,林巧稚终于在1929年6月毕业,并获得应届协和医学院毕业生的最高荣誉奖“文海奖”。该奖授予她,以表彰她的优异成绩和热心公益,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毕业后,她为北京协和医院所聘用,成为该院第一位女住院医生。林巧稚是在杨崇瑞医生的指导下开始实习工作的。杨崇瑞比林巧稚大10岁,也是基督徒,并先于她从协和医学院毕业。1929年,杨崇瑞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助产学校,邀请林巧稚给学生讲授产科课程;她也是最早倡导计划生育的医生。林巧稚同她一起深入民间,做过许多公共卫生检查,流行病调查,以及宣传防病保健知识和关心妇女健康等。可惜,杨崇瑞于1957年被打成右派,此后便在医学界销声匿迹了。【 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文章插图
林巧稚(右一)在美国进修协和医院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林巧稚却一年一个台阶地升上去:从助理住院医生,到住院医生,直做到总住院医生。1932年,即担任总住院医生一年后,林巧稚被协和医院派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和伦敦妇产科医院进修。1939年,她又被派赴美国芝加哥学习,故一直涉足于妇产医学研究的领先领域。当1940年林巧稚完成在美国的学习时,被授予“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会员”,并荣获该学会颁发的金钥匙。回国后,她成为协和医院首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
 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文章插图
林巧稚私人诊所旧址,现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1941年,北京协和医院因日军入侵而被迫关闭。林巧稚坚持留在北京,在东堂子胡同 10 号开设妇科门诊,为各阶层妇女看病,并经常对那些贫穷人予以优惠或免费施诊,甚至有时骑上毛驴到农村去为穷人看病。她医术精湛,为人谦和。她常常一边为病人诊治疾病,一边耐心地教她们如何自我预防,和自我护理。她也总是千方百计地为病人省钱,可以用药的决不打针。她更同情、体贴病患者的疾苦。她的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对病人的关心和爱,常令病人与其家人感激不尽。1942年,林巧稚担任北京中和医院(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1946年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主任;1948年重返协和医院任职,直到去世。在其六十年的医务生涯中,林巧稚除了做研究和带学生外,还亲自接生了五万多婴儿。很多父母以 “林”字给孩子命名,例如“念林”、“爱林”、“敬林”、和“仰林”等等,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著名女作家冰心三个孩子都是由林巧稚接生的,她曾深情地写道:“她(林巧稚)用敏捷的双手接下了成千上万的孩童。她不仅把孩子带到世界上,还教父母如何用有限的食品喂养孩子。她为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的战士。”
 卡琳小姐|“万婴之母”林巧稚她一生没有子女,却是最伟大的妈妈
文章插图
婴儿家长寄给林巧稚的照片20世纪50年代后,林巧稚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主席(首位女性副主席),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并且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这一时期内,她致力于妇产科科研队伍的建设,指导主编了中国医学杂志。在她的主持下,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形成了一个高水准的医疗科研团队。1958年,林巧稚在北京组织医护力量对80万妇女进行了妇科普查,尤以宫颈癌作为普查的重点。这是关注妇女健康的一大突破。在其带动下,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普查。此后,妇女罹患宫颈癌的比率大大下降,孕妇开始受到医疗监护,妇女孕育期也开始享有产假。1953年,林巧稚赴奥地利参加世界医学会议,会后访问了苏联;1959年,当选为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作为一个知名的妇科医生,林巧稚常有机会给政府高级官员看病,如已故周 恩**理的夫人邓*超就曾多次约她为其诊病,因此她成为周、邓的好朋友。那时,许多知名人士加入了中****,有人也鼓励她如此行,为此她思想上颇为挣扎。有一次同周总*一起接待外宾时,她借机向周谈了自己的想法,她说:“由于自己长期信仰基督教,思想上受基督教的影响很深……。如果自己昨天还是个基督徒,今天又提出要加入***,担心会给*造成不好的影响。”**理对她表示理解,并告诉她不必介意这个问题,身在*外照样可以为祖国和人民工作。“文*大*命”期间,协和医院被改名为“反帝医院”,林巧稚也受到冲击。造反派勒令她剪去长发,不许她穿“封、资、修”式的旗袍。她也被剥夺了主任医生的职务,成为一个每天推着四轮小车给病人打针、送药、洗便盆的老护士。但她仍以基督的爱心,以当年她培训护士时所说的话去做事:“当你怀着基督的爱去做这些事,就不会觉得每天的工作琐碎、无聊、没出息了。”1965年,毛**提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于是卫生部以声名显赫的医疗专家组织了一支巡回医疗队,深入到湖南洞庭湖地区农村,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时64岁的林巧稚和别人一样,身穿布衣胶鞋,去到无电、无电话,交通不便的关公潭公社,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到最基层的生产队出诊。因着她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不久,许多妇女前往诊所找这位救死扶伤的“林奶奶”,为她们治疗羞于启齿的妇科疾病。在短短三个月的巡回医疗中,林巧稚救治了1300多个农村妇女。文革后期,在林巧稚的主持与参与下,在全国各地农村建立了医疗卫生网,培训了大批的农村“赤脚医生”和接生员。使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有所缓解。1965年,林巧稚主持了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妇产科学术会议;1972年,林巧稚作为副团长,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医疗代表团赴北美考察;1973-1977年间,她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顾问。1974年,她以团长身份,率中国友好参观团访问伊朗,同年赴日内瓦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委员会会议,会后赴瑞士和法国等地考察。1978年,她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并以副团长的身份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出访欧洲四国。在访问英国途中,不幸突发脑血栓,住院六个月后才返回中国。1980年,林巧稚再度入院治疗,此后直到去世,都住在医院里。期间她仍然参与编写《妇科肿瘤学》、《家庭育儿百科》和《农村妇幼常识》等书。林巧稚毕生对妇产科学许多领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以及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