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大地震|石舒清《地动》:以文学挖掘灾难( 二 )


私下见过张怀武先生,记得他又和我谈到海原大地震,他于我一直是很温善的,不记得怎么糊弄过去了。
就到了去年,2019年。
2020年是海原大地震一百周年,家乡都想为这个节点做一点什么。这些年,海原地震博物馆建起来了;知名散文家梁衡先生还专程来到我的老家,实地观览,写了一篇在当地影响不小的文章。但纪念的气氛似乎还需要更隆重一些。忽然一天,躺在沙发上睡觉的我就接到海原地震局局长刘刚的电话,刘刚的爷爷和我爷爷是结拜弟兄,所以我们之间兄弟相称。刘说,大地震一百年了,想好好纪念纪念,想拍一部电影,导演都找好了,是在宁夏拍过电影的杨亚洲先生,至于剧本,想让我来写。我一下子就从沙发上坐起来。但后来我还是考虑到身体原因,没敢接这个活。忽然就觉得海原大地震一百年真是越来越近了,脚步声都听得清晰。
2019年年底,在北京有一个宁夏文学创作方面的会议。会议期间,《十月》杂志发了我的一篇小说,我有几年没写小说了,就着这个信息,不知怎么又说起了海原大地震,说起了即将到来的一百周年,说如果有一篇关于海原大地震的文学作品,发表在类似《十月》这样的刊物上,该是多么合适的一个纪念。我有些心动。诗人杨梓说,写,名字就叫《地动》。我神往地说,能写个三万字的中篇就好了,杨梓说,写八万字。至于写什么如何写,我心里一点谱也没有。
回来不久,就收到了一包资料,是家乡青年诗人田玉珍给我的。玉珍得悉我要写海原大地震,就把她能收集到的大地震的资料都给我了。要知道,她可是在海原地震局工作的,自己又写作,知道哪些资料用得着。
玉珍把资料送到我小区的门房,通知我便中一取,等我下去,她已经不见踪影。直到今天,我们两个姓田的海原人也未曾见得一面。
还有什么可讲,写吧。
就有了今天这个结果。
要谢谢《十月》,谢谢我鲁院的同学谷禾兄,他给了我及时而有力的鼓励;谢谢陈东捷先生、宗永平先生,谢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韩敬群先生,谢谢青年诗人江汀,正是他们的青眼相看,使我有了一次向我的家乡表情达意的机会。老实说,写作这么多年,没有一次发表我会如此看重和珍惜。
我还要说,虽然写出来了,但我并非十分满意,我的感觉是,好像得到一块糖,还没有来得及品尝就吃下去了。刘刚兄说,他手头还有一些口述资料,这使我看到将来的某种可能。通过这次写海原大地震,我得知写这个事件的家乡人原来有许多,不下百人,知名的写手就有季栋梁兄和王漫西兄。记得一天见到王漫西兄,他也是海原人,算我的老师辈,我们即说到海原大地震,他说他正在甘肃靖远一带做实地考察。
这让我感觉到海原大地震是写不尽的,至少于一代代西海固写作者而言,可以常写常新。
 海原大地震|石舒清《地动》:以文学挖掘灾难
文章插图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男,回族,1969年生于宁夏海原县,1989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英语系。当过中学教师,县委宣传部创作员。现为宁夏文联专业作家。曾获《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国作家》奖、《上海文学》奖。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21届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