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当然要管,父母也管一下小孩的“拉撒”吧

作为家长 , 都会很关注孩子的成长 , 吃得好不好 , 穿得暖不暖 。 但很多家长还忽略了一个常见的问题 , 就是孩子大便排得怎么样 。
清远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肖强介绍说 , 随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 便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 近年来因便秘就诊的儿童越来越多 。 据统计 , 便秘是小儿胃肠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 他提醒 , 若治疗不当 , 约1/3的功能性便秘患儿的便秘症状将持续存在或反复 , 发展成慢性顽固性便秘 。
“吃喝”当然要管,父母也管一下小孩的“拉撒”吧文章插图
【“吃喝”当然要管,父母也管一下小孩的“拉撒”吧】各年龄段的病因有一定差异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以及自觉排便不尽感等 。 小儿便秘是小儿的常见疾病 , 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 。 功能性便秘是造成儿童排便障碍的主要原因 , 占小儿便秘90%以上 。
“小儿发生功能性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几大方面 。 ”肖强介绍说 ,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多样 , 不同年龄段诱发便秘的因素具有差异性 。 如新生儿及婴儿时期的便秘与人工喂养及添加的辅食中某些成分有关 , 而青少年时期由于学习任务重而产生的焦虑心情也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便秘 。
幼儿期及学龄期儿童的便秘主要与饮食结构不均衡、食物及水摄入量不足有关 。 食物过于精细化 , 蔬菜水果摄入量少 , 纤维素摄入不足 , 胃肠蠕动减慢 , 容易造成便秘 。 大便干结后 , 食欲减退 , 进食量减少 , 每天形成的粪便也少 。 粪便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越久 , 水分被吸收的时间越长 , 大便也越干 , 越不容易排出 。
“学龄期的小儿容易受如厕环境的改变而拒绝排便 。 ”肖强说 , 部分学龄期的小儿由于环境的改变而感到心里紧张、恐惧 , 小儿有意识地控制便意 , 直到排便刺激消失 , 直肠适应后使直肠中的粪便变得更加干硬 , 排便更加困难 , 最终导致排便障碍 。
另外 , 由于家长未对小儿进行一定的排便能力训练 , 小儿未建立起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 , 或排便训练不规范 , 错过肠道兴奋期 , 以致错过最佳排便期 。
便秘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有的家长认为便秘不过是大便干 , 排便费劲 , 不算什么大病 。 肖强介绍说 , 便秘可以引起食欲下降 , 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 生长发育落后等 。 虽然不算大病 , 但是对小儿危害却不小 。
有相关资料显示 , 约25%的便秘儿童有肛裂 。 正常排便时肛门不会受损 , 但如果肛门及肛管所承受的压力超过一定程度 , 便会造成肛门撕裂出血 。 便秘导致肛裂后 , 由于排便疼痛 , 小儿会人为抑制排便 , 拖延排便时间 , 继而造成粪便水分在大肠中被吸收 , 大便更加干结 , 下次排便就会更加痛苦 , 形成恶性循环 。
慢性肛裂可引起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 , 形成皮肤水肿、结缔组织增生 , 可诱发前哨痔 。 排便时出现剧烈疼痛 , 小儿产生“排便恐惧” , 形成“疼痛-恐便-便秘-加重疼痛”的恶性循环 。
“还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 如新生儿若胎粪排出延迟 , 有先天性巨结肠或肛门狭窄等可能 。 ”肖强解释 , 诊断便秘前会详细询问病史 , 包括小儿出生后首次排便的时间、大便次数、粪便的性质、大便时伴随的症状、是否出现因疼痛而引起的“忍便”行为、药物的使用及母乳的喂养等 。
直肠指检可检查患儿肛门内括约肌功能 。 经一般治疗后 , 便秘仍存在的患儿 , 往往需要通过辅助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
“也有一些母乳喂养的婴儿 , 5、6天甚至更长时间不排便 , 却是正常的现象 。 ”肖强介绍说 , 若婴儿没有呕吐、厌食的表现 , 排出的粪便为软便 , 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忧 , 可能是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好 , 营养吸收良好 , 出现长时间不排便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