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世襄火绘葫芦片嵌镶红木圆盒成对及王世襄火绘葫芦别针
他回忆解放初期收文物的情景。“我整天弄一个车,车后边有一个大架子。大桌子、椅子我都骑车子载回来。全北京城我到处跑,春节我还跑到京东宝坻县。大年三十晚上,在小店里睡觉。小店里很冷,没有火。我拿两只鞋鞋底对鞋底一扣,放到炕沿上当枕头。只有这样才能买到极便宜的物件。”
文章插图
王世襄旧藏—晚清 官模子水浒故事蝈蝈葫芦、
官模子春梦图蝈蝈葫芦、
官模子云龙麟狮蝈蝈葫芦、
官模子山水人物蝈蝈葫芦
当时很多文物都没人要,极为便宜,这给王世襄提供了优势。遇到贵的文物,他就用母亲留下的首饰换。
上海博物馆王世襄先生旧藏家具: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至今,他收集文物的很多段子还广为流传。他曾藏有一个佛像,是亲自从黄山背回来的,其旧友黄苗子(美术评论家)之子黄大刚回忆道,“搁现在是倒卖文物,但放在当时,确实是靠他保存下来了。”
文章插图
王世襄旧藏 11-12世纪,
帕拉王朝,合金黄铜、红铜合铸,
白银、红铜镶嵌,
高12.5厘米,底宽10.5厘米,
原始装藏,著录《俪松居长物志——自珍集》
当时王世襄从黄山回京,特地给佛像也买了一张车票,有人上车希望他把佛像的座位腾出来,结果王世襄自己站了起来:“您坐我这。”
收藏家马未都曾回忆,王世襄有一张黄花梨方桌,购于北京通县,价格仅5元,舍不得运输费,自己一手扶车把,一手扶桌腿,将桌扣在背上,骑车运回家,因此获“穷王”美称。
文章插图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大香几
有人说,王世襄的收藏境界之高,在于他把往昔如何实现那些美好事物的窍门说透了。在“说透”的背后是汗水“湿透”。是骑辆破车近逛晓市、远访郊区城镇去搜寻家具;是经常出入鲁班馆,向匠师们执弟子礼;是通览古今中外一切有关家具的著作;是穿着破背心、短裤衩在路灯下“和抽着烟袋锅的老汉热烈谈论”(黄苗子语)。
文章插图
70岁后,王世襄开始著书立说,出版了一批研究这些玩物的图书,不仅涉及髹饰、明式家具、古代漆器、古代音乐、竹刻艺术等传统学术领域,乃至将北京鸽哨、蟋蟀谱集成、说葫芦等往往被视为市井民俗的小技也都一一著书成说。
文章插图
王世襄 书法
其中文字句句显绝学,令人叹止。所有这些,对其学问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启功先生的那句话作为深入了解的导读:“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文章插图
刻竹小言 王世襄编
王世襄曾经表述过自己对学者的认识:“研究古代艺术品,想有所成就,需实物考察、文献调研和工艺技法三方面相结合,缺一不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细想起来,这需要文武全才,谈何容易。
王先生既是学术领域备受推崇的学者、学界领头人、又是业界公认的权威,还能被工匠称为“行家”。这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 他被称为“菩萨皇帝”,遣散后宫嫔妃,从不近女色,死因却成笑谈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他的书法自成一体,被称之为“棉花糖体”,他被誉为“浓墨宰相”
- 这座宫殿竟然是故宫的两千倍,仅直径就已超过了八十公里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
- 故宫有一副“鬼画”,被称为最诡异文物,画上图案至今无人能看懂
- 故宫里的禁区-冷宫,没人敢进。听说瘆得慌
- 故宫防盗措施,究竟有多牛老梁强调技术先进,马未都另有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