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寿|潘天寿碑帖混搭,行书学自黄道周,并最终自成一格!】潘天寿行书学自黄道周,自成一格
关于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晚明一代忠臣烈士,以文章风骨高天下,严冷方刚,忠义守节,一时无二。善书,峭厉方劲,意气遒密,宋漫堂称他“有一种抒塞磊落之气,必传无疑。”他自称:“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是上流。”其大字行草,激越昂藏,气力俱壮。此轴则意气绵密,神态从容。笔底变化错纵,婉转自若。因尽可能地加宽行距,缩短字距,益显得疏朗灵动,风神倜傥。约略可见他性格中温和洒脱的另一面。
文章插图
明 黄道周 行书手札 匡时2015秋拍 成交价138万元
黄道周小楷取法钟繇,出笔生辣,点画峻折浑厚,结字奇拙,时杂方折笔,创造出一种随意不羁、清新刚健的小楷新貌。行草书笔法圆劲,浑厚迅猛,参以隶书笔意取横势,带有汉八分的简牍气;结体呈俯仰欹侧之势,典雅高古,可谓独树一帜,充分表现出融汉隶于行草“间出已意”的创造精神。所言:“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墜佻靡,便是上流矣。”这正与其人品相似,刚正不阿,不流凡俗,表现出奇而不肆、狂而不怪的强烈个性。
黄道周与张瑞图一样,立志颠覆传统审美趣味,革新晚明书坛软媚薄弱之风。张扬个性,不拘成法。其书遒劲雄畅,气力外拓,不像张瑞图那样将力与形都抱紧成一团,似乎随时都准备抵御着外力。黄道周书风显然开朗宽博得多,就象他的为官处事一样,永远直面异端、直面人生。
文章插图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福建漳浦人。因读书于福建东山以南海岛上铜山的石室中,又号石斋。他博学多才,深究经学,雅好诗文,精天文、历数,又善书画。天启二年(1622)与王铎、倪元璐同榜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先后讲学于余杭大滌山书院、漳浦紫阳书院,从学者数百人。其人秉性耿直,严峻刚正,清直敢言,故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屡遭贬谪,几经沉浮。清军入关后,先后奉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键。南都失守时,亲携义军九千以抗清军,于婺源兵败被执,解至南京,大义凛然,终为清军所杀。在狱中饮寝如常,日书孝经,临刑前破指血书“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曾言:“读书人第一追求者乃是学问人品,书画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
文章插图
关于潘天寿
擅画者无不擅书,书画自古就“异名而同体”,清石涛曾言“其具两端,其功一体”。纵观画史,其历史留名而艺道卓然者,皆身兼书画二者之能,他们以书入画,以画入书,以画名世,也以书养心,将其绘画之笔墨意趣置于书中,笔意虚实贯通于书画之间,气象构成超脱于法理之上。既有绘画的意趣,又突出书写的夸张,给人一种书画兼融的别样美感。
文章插图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懒道人等。浙江宁海人。自幼自学书法篆刻,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受到文人画家经亨颐和著名艺术家李叔同的教诲。1923年任教于上海美专,并与吴昌硕相识,自此潘天寿得吴昌硕启示,转归严谨沉稳,于不惑这年形成奇崛险峻的独异风采。他以“骨法用笔”这笔墨之根,运笔果断强劲,主张“强其骨”、“一味霸悍”。作品善从高、远、大处立意,以苔台贯通气脉,深得劲拨阳刚之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 经典碑帖:涪翁大字,戛戛独造
- 书法字画|经典碑帖:真楷小字,被视为书中绝品
- 书法字画|经典碑帖:虞世南《疲朽帖》,风神萧散
- 书法字画|经典碑帖:米芾 《戎薛帖》,纵横洒脱、跌宕多姿
- ?经典碑帖:米芾 《戎薛帖》,纵横洒脱、跌宕多姿
- 经典碑帖:点画信手,妙趣横生
- 经典碑帖:两朝帝师的信札
- 书法字画|经典碑帖:小楷,名迹
- 演出|当蒙古乐遇到和声,会演绎出怎样的混搭风?周五去看吧~
- 书法字画|他的书法“像烂草绳”,自己却认为是碑帖集大成,谁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