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的记忆
如今 , 电视机早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标配 , 只是在显示屏大小、功能多少等方面有些差异罢了 。 所以 , 在一般情况下 , 看电视当然也都是在自己家里 。 而在我们小的时候 , 家里都还没有电视机 。 偶尔看上一次黑白电视 , 大都不是在自己的家里 。
文章插图
老汉我是1957年出生的 。 有资料显示 , 我国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即1958年在天津诞生的 。 而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 , 电视机还没有进入一般百姓家中 。 那时 , 全胡同只有东口一个大院内的老革命家中有电视 。 私人住宅 , 闲人免进 。 而作为单位 , 胡同西头的煤厂和胡同中段的小学校 , 都各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 虽然单位也不是谁想进就可以进的 , 但每逢有好的电视节目的时候 , 我们这帮孩子还总是在这两个单位外面磨叽 , 期待值班师傅或看门大爷能够发发善心 , 放我们一马 。
记得当年我曾经在煤厂看过钢琴伴奏《红灯记》 , 在小学校看过一部阿尔巴尼亚黑白故事片 。 看《红灯记》时 , 大家在门口跟值班师傅说了不少好话 。 我看着实在没戏、都已转身离去了 , 有小伙伴喊我 , 说是师傅让进了 。 而在小学校看故事片呢 , 因为是难得的新电影 , 所以看门的老大爷也很照顾周围的街坊 , 就把大家都放进去了 。 那时 , 我眼睛视力还不错 , 站在最后一排 , 还看得挺清楚 。 电影的名字我想不上来了 , 但还记得那个主人公叫“卡南.塔菲里” , 是一位21岁的游击队员 。 对我们这些10来岁的孩子来说 , 21岁还真算是大人了 。
文章插图
1970年底 , 正在上小学6年级的老汉我 , 因为血压高住进了阜外医院 。 住院虽然是件很郁闷的事情 , 但是 , 病房的大厅里有一台黑白电视机 。 到了晚上 , 住院病人能经常看看电视节目 , 这可是在家里享受不到的福利啊!住了一个月的院 , 啥也没查出来 , 但看电视确是过了一把瘾 , 以致出院时还真有点儿怅然若失 。
当年住胡同的时候 , 我和父母住在西院 , 姥爷姥姥和二舅一家住在一墙之隔的东院 。 记不准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 , 东院姥爷家里有了一台9 寸黑白电视机 , 我们就再也不用到外面蹭电视看了 。 每逢有好节目的时候 , 大家都早早吃完晚饭 , 把听力不好的姥姥搀到电视机前坐好 , 一大家人就安静下来专心看电视了 。 而赶上一些特别好的节目 , 比如新上映的电影 , 街坊四邻也来一起观看 。 那时 , 看电视带来的享受感觉 , 仅次于在电影院里看电影 。
而同样记不准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了 , 我们自己家也买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 , 看电视不用出院儿了 。 只是因为院内面积狭小 , 很难安放室外天线 , 所以我们看电视都是使用电视机的自带天线 , 拔到适当长度 , 调到适当角度 。 有时一时调不好 , 或是天气不好、外面信号不好 , 电视画面就常常呈现雪花状 。 那时 , 所谓雪花 , 就是电视屏幕不清晰的一种说法 。 记得在观看黑白电视的那几年 , 我曾多次梦见我家的电视画面有颜色了 。
【看电视的记忆】这样的梦做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 , 终于梦想成真 , 变成现实了 。 那台彩电指标怎么来的 , 我还真记不清了 。 只记得当时有个说法 , 就是在全市商店提货的彩电 , 都是一商局计划处长一支笔批的 。 我还记得这台14寸彩电是在国华商场提的货 , 应该是牡丹牌的 。
文章插图
后来一段时间内 , 牡丹电视机还成为北京市的一个名牌产品 。 而我家的彩电 , 从14寸换成21寸遥控、简称21摇之后就没再变 , 一直延续到前年 , 才换成了32寸的液晶显示屏 。 当然 , 自从有了有线网络后 , 荧屏上的雪花状也就成为历史了 。 而如今 , 智能手机在手 , 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 , 都可以随时收看电视节目了 。
- 海洋|人类记忆可编辑?格致论道·湾区再登海交会,讲述科创奇迹
- 2G|2G退场:是技术更迭,也与记忆挥别 | 睡前聊一会儿
- 第四大运营商正式放出大招!将打破三足鼎立:5G手机免费看电视
- 2020百度沸点榜单发布,搜索大数据里的年度记忆
- 五笔早就被淘汰?新版搜狗五笔全面升级,唤起用户青春记忆
- 还在一边玩电脑一边刷手机?科学家:无数年轻人的记忆力在衰退
- 超好用!5款完全免费、支持全平台的笔记软件
- 爱奇艺 优酷 腾讯…没有这个“证”都别想上电视
- 财经猎豹丨虾米音乐将关闭?网友:承载了我的青春和记忆
- 噱头!5G手机可以免费免流量看电视,听起来很美实际很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