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斗争,尽在《吕氏春秋》中( 三 )


大体分为两层含义:其一 , 因循客观事物规律和顺应民情 。其二 , 国君“勿躬”放权 , 让臣下管理一切 。国君只要得道守静 , 百官就会把国家事物处理好 。
秦始皇则搞专制独裁 , 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 君权高度集中 。决心掌权后大干一番事业 。他不甘心吕不韦继续把握朝政 , 自己做个虚静无为的国君 。
再说了 , 秦国统一大业未竟 , 他怎么可能修身养性 , 逍遥自在?事实上 , 秦始皇非但没有“勿躬” , 而是事必躬亲: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取于上 , 上至以衡石量书 。
《史记》
他每天日夜不休 , 要审批120斤公文 。
秦朝|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斗争,尽在《吕氏春秋》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吕氏春秋》提出“多封建” , 让皇室和地方共同的宗法血缘关系互相扶持 , 永保和平 。把中央和地方的权势妥善分配 , 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
这种设想对于调动群臣的积极性、稳定大局似乎有些道理 。但实际上是倒退 , 其结果还是分裂割据 , 战火纷飞 。
秦始皇则废封建 , 立郡县 , 去除宗室贵族势力 , 地方直接对皇帝负责 。
5、《吕氏春秋》倡导孝悌 。秦始皇则鸩“仲父” , 迁太后于雍 , 蔑视孝悌 。
6、《吕氏春秋》明达死生 。秦始皇则热衷于迷信鬼神 , 求长生 。
7、生活方式上《吕氏春秋》主张节欲、恬淡、不食重味 。秦始皇则喜纵情享乐 。
以上可以看出 , 秦始皇与吕不韦在人事政治等许多问题意见分歧巨大 。其焦点为在和平环境下 , 统治之道是实行儒家思想 , 还是执行法治路线 。
实际上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仍然执行的是法治路线 , 并将法家的“法”、“术”、“势”推到了极端 。
秦朝|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斗争,尽在《吕氏春秋》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吕氏春秋》失败的原因
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除权力上的矛盾之外 , 意识形态与政治观点上也处于极端对立 。
秦始皇亲政之初 , 秦国统治阶级内部相继发生了三次大的政治事件 。
一、始皇8年 , 秦王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蛟借发兵攻赵的机会 , 谋反于屯留 。
二、始皇9年 , 长信侯嫪毐作乱被发觉 , 被秦王政一举剿灭 。
秦朝|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斗争,尽在《吕氏春秋》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始皇10年至12年 , 与相国吕不韦进行权势斗争 。一举击溃吕氏集团 。
秦始皇与吕不韦的斗争比较复杂 。秦始皇即位时 , 年仅13岁 , 吕不韦为秦国辅政大臣 , 朝政由他把持 。吕不韦有封国 , 家中养着万人奴客家僮 。资格老 , 根基深 。
吕不韦的“民为邦本”的政治主张与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执行的严刑峻法 , 格格不入 。《汉书》说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 大秦朝被搞得“赭衣塞路 , 囹圄成市 。”全国象一座大监狱 。
所以《吕氏春秋》的主张不行于秦也是必然的 。法家对秦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秦国执行法家的实践不断成功 , 而法家思想的负面作用在战时又尚未表现出来 。所以秦始皇排斥 , 《吕氏春秋》的这套政治思想观念 。
秦国一直以来政权就是高度集中 。秦的丞相、官员没有一人能够长期擅权 。秦的君主向来力疾躬行 。没有哪个是真政的无为之君 。
秦朝|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斗争,尽在《吕氏春秋》中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吕不韦身为相国 , 号称“仲父”权位之高 , 权势之大谁人可比 。秦政大权旁落 , 吕不韦恃权震主 。秦始皇成年要亲政 , 吕不韦却让他做个“无为”之君 , 甚至还要禅让于贤才 。说来说去秦始皇与吕不韦的斗争 , 就是权力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