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为|唐太宗猛将张士贵墓出土,1300年前小陶俑,为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张士贵到底是谁?其墓中出土的2件文物,为何接被评为国宝级文物!
虽然,大多数古墓中出土的文物都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但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却并不多。1971年,唐朝猛将张士贵墓中出土了2件文物,却直接被评为国宝级文物。这件文物是什么呢?又为什么会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
 定为|唐太宗猛将张士贵墓出土,1300年前小陶俑,为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文章插图
1971年,礼泉县烟霞镇马寨村西南处的张士贵墓被村民无意发现。张士贵是唐太宗时期的名臣,考古专家断定他的墓中肯定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对唐朝的历史研究有很大价值,所以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张士贵的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在墓道两侧的四个小龛里出土大量文物,除了409件金银制品外,最多的是各类彩绘釉陶俑,主要分为瓷质、白陶质和红陶质三大类。其中瓷质俑一共出土了22件,全是男骑马乐俑,马披鬃长尾;白陶俑出土了207件,男女人物、动物都有;红陶俑一共出土95件,大都是男立俑、女立俑、男骑马胡俑、女骑马俑,也有一些常见的家畜和马。虽然这些陶俑做工都很精致,但是在白陶俑,有两件贴金彩绘陶俑,精致程度远超其它陶俑,让见多识广的考古专家都眼前一亮,当即决定送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经过相关专家鉴定后,两件贴金彩绘陶俑都被评为了国宝级文物。
可能很多小伙伴理解不了国宝级文物是个什么概念,究竟有多牛?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通常文物在被收藏进博物馆之前会先分等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这三个等级。但最高级别的一级文物并不代表就是国宝级文物。因为其中一级文物又分为甲、乙两个等次,而只有一级甲等文物,才可以称为“国宝”。而一件文物究竟是不是一级甲等,换言之是不是“国宝”,要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并且鉴定专家必须共同在场,至于鉴定时所持的标准,并不仅仅是考量文物的价值多少,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有了这一层意义,才能被认定为“国宝”。所以,虽然国宝级文物鉴定很复杂,但这也代表着含金量是真的高。那么,这两件陶俑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可以当的上“国宝”二字?
 定为|唐太宗猛将张士贵墓出土,1300年前小陶俑,为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文章插图
首先,陶俑身上的衣服非常写实,并且服饰图案描绘的细节做得很到位。其中一件陶俑,有68厘米髙,头上戴的是黑色贴金进贤冠,身上穿红色对襟阔袖长衫,胸前配贴金裲裆(liǎng dāng)甲,而脚上穿的是黑色高头如意形状的鞋,这是唐朝文官的标配。另一座陶俑,整体高地度为73厘米,头上戴的是兜鍪(móu),帽子有护耳、披帻(zé),双臂装饰着虎头披膊,身上穿的是明光铠甲和红色战袍,铠甲下还露出了蔽膝飘垂,脚上则穿着圆头靴,这是唐朝武官的标配
定为|唐太宗猛将张士贵墓出土,1300年前小陶俑,为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其次,陶俑的五官非常逼真,连文官和武官的表情和气质都表现出来了。文、武官俑的眉毛、胡须都是一根一根的画上去的,排列有序。而且不是单纯的黑,跟真正的眉毛颜色很相近。值得一提的是,文、武官俑的耳孔、耳垂都做出来了,目前出土所有陶俑的耳朵都只有个大致轮廓。并且文、武官俑的背部,不是常见的那种一刀切的平整,而是有起伏的。文官俑稍显瘦弱,武官俑因为常见练武或者征战沙场,所以有肌肉饱满的感觉。
此外,文官俑面容清俊,目光下视,若有所思,很符合文官满腹经纶、胸有成竹的特有的气质形象。文官俑则神情严肃,仪态英武威严,双手握拳作持兵械状,很符合武官英勇的气质形象。两座陶俑用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形容丝毫不为过,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朝陶俑制作工艺的最高峰。
 定为|唐太宗猛将张士贵墓出土,1300年前小陶俑,为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