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雨心
文章插图
总导演车爱琳
人物简介:
车爱琳,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导演。擅长自然、人文、历史题材的挖掘和影像叙事。代表作品《古颅悬疑》、《王佐一号》、《首都警察故事》、《费利斯·比托的1860》、《丽江人家》、《中国船舶工业——蓝色角逐》、《商痕——火锅宴》、《藏家》。
提到收藏家,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是在拍卖会上举起手牌,如同电影画面般在惊险之际夺下藏品的精英人士,还是辗转于各种古玩市场,蹲坐在小摊旁拿着放大镜细细查看铜钱的老大爷?
文章插图
在纪录片《藏家》中,你会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今年已经71岁的任虎成,将毕生心血倾入了瓦当收藏,直言“见到瓦当比见到儿子还亲”;被业界称为“歙砚第一人”的周小林,在数十年的苦苦追寻中,让中断了数十年的中国歙砚制作得以延续;邱健球收藏了一辈子的收音机,完成其年轻时的梦想——将个人收藏的2000多台国产收音机捐赠给中山博物馆……
文章插图
在这部纪录片中,观众能够看到6位古稀之年的老藏家,他们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挥金如土、追逐名利,而是如同你我一般,在选择的道路上经历了挫折、彷徨、苦难,却又坚定而义无反顾。他们“择一事、终一生”,搜寻着各自心中的“国宝”,并分享给世人,希望将其传承下去。
文章插图
“藏家,何为藏家?他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能做什么?两年前,这是我们最初的思考。”在开拍前,总导演车爱琳面对这个题材,陷入了苦恼中。
题材小众,人们对收藏家的刻板印象、如何在25分钟内展示藏家数十年的漫长生涯……这些都是车爱琳要去破掉的“壁垒”。在长达两年的创作中,车爱琳与《藏家》日夜相伴,与6位老先生倾心交谈,渴望通过梳理藏家们数十年的收藏经历,让观众们能从这个看似“曲高和寡”的题材中,获得回归现实的关照。
在正式开拍前,车爱琳和主创团队经过7个月的前期调研,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6位老先生的收藏领域涵盖瓦当、戏曲服装、歙州砚台、内画烟壶、明代书法墨宝、收音机,其中更涉及不少关于收藏领域的专业知识。藏品的器物之美、藏家的匠人之心,以及藏家们一路走来的抉择与动摇,在每集25分钟的体量中要讲到尽善尽美,并不是一件易事。
“我们一直在苦苦拿捏的是,我们到底要让观众看到什么?抛开藏家的身份,观众为什么要看他们的故事?”车爱琳说,在《藏家》中,藏品不是重点,藏品是观众理解藏家的媒介。而通过藏家的故事,观众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参考的坐标,并有所感悟,才是主创团队所希望看到的。
“在拍摄中,我们才了解到,原来这些老先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带着高尚的目的。早期也有藏家是带着虚荣性的、使自己受益的目的过来的。但随着藏品到了一定量后,阅历多了,胸怀也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车爱琳表示,这是逐渐舍弃“小我”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时间堆积的过程。
在纪录片中,观众可以看到:从2018年开始,陈申带着自己的戏曲服装收藏陆续受邀办展,将他的个人收藏分享给大众;2010年,中国第一个“秦砖汉瓦博物馆”在西安建成,藏品全部来自任虎成的个人收藏;周小林将300多方被业界称为传世珍品的歙砚,收藏于归砚楼——这个对外开放的小型歙砚博物馆中;邱健球将个人收藏的2000多台国产收音机,捐赠给中山博物馆,中国第一家收音机博物馆在广东中山市落成……
- 访谈中山大学人民医院隔离室:闭环控制“一站式”就诊
- 《人民画报》封面(1972-1977):记录风雨历程沧桑巨变
- “本本主义”登峰造极的国家懂得记录,才能存活下来!
- 人的力量极限有多大?这位力王留下一项记录,百年来无人打破
- 贵州演艺界创演优秀剧目记录2020年
- 青葱岁月,唯爱永恒?
- 民俗|200张老照片记录口岸百年巨变 深圳口岸发展历史纪实图片展吸引眼球
- 唐浩明《曾国藩》(手稿本)首发,记录一个手写的时代
- 传承、保护、记录云南特色民族文化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重要项目成果推介会在东方书店举办
- 远古神话中记录了一个残忍的习俗,后人不知所以,还将之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