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文章插图
这是当年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谆谆教诲,意在提醒他治国中任用小人的害处。生活中的我们自然不需要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但是小人这一群体始终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是在日常的工作还是一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和你对着干甚至处处为难你的人。面对这种人我们当然不能够听之任之,即便是以“仁义礼智信”著称的孔老夫子都提出“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反问,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与这些人对抗的话,浪费精力的同时更有可能激怒他们导致鱼死网破。那么,生活中遇见惹不起的小人究竟该怎么办?一代大儒王阳明曾经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疑惑,他年轻的时候也因为小人而伤透了脑筋,但他在龙场悟道之后最终想出了对付小人的三个对策。
 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文章插图
阳明先生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愤青,他满怀信心地进入了官场之后却发现现实和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朝中的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以大太监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利用手中的权力胡作非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王阳明相当气愤,但无奈自身的官职低微无法撼动奸佞的小人,他的心中实在是愁苦万分,但年少气盛的王阳明在明武宗正德元年还是没能忍住自己心中的愤懑,为此惹下了大祸。王阳明在正德元年目睹了太监刘瑾擅政之后的暴行,尤其是在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被刘瑾等人逮捕之后,愤懑至极的王阳明上书救援这些人却触怒了刘瑾,为此受到了杖责四十的惩罚,并且被贬为了贵州龙场的驿丞。更为惊险的是,刘瑾在贬谪了王阳明之后还觉得不够,为此在王阳明经过的路上派人追杀他,王阳明虽然伪装跳水而逃过了生死劫难,但此后的他便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文章插图
少年时期即有才名的王守仁此时已经34岁了,他回顾了自己一小半的人生经历,突然就明白了过于刚强和清高并不是什么好事。“坚硬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老子当年的名言,而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王阳明在弘治五年和弘治八年两次科考中就表现了他的这种刚强和清高,尤其是弘治八年落第之后的王阳明,说出了:“人皆以不中为耻,独我以不中愤怒为耻”这样狂妄的话,如今想来实在是锋芒过露了。王阳明在贵州龙场三年一面勤恳为官,一面潜心体悟大道,终于认识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全新境界,从此以后他对于小人的态度为之一变,并且想出了三条策略。王阳明的三条策略分别指向三种类型的小人,每一种小人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法。【 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王阳明|生活中遇见小人怎么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想了出三个对策
文章插图
第一种小人是上等的小人。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尚未泯灭,很多事情只是迫于形势而已,对付这种小人的策略便是“含而化之,顺势而易之”,也就是说顺着形势的变化来趁机拉拢这些人,然后以内心的良知来感化他们。第二种小人是中等的小人。他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能够独当一面的程度,因此大都是依附在某一势力之上的,王阳明对付这种小人的策略便是“利而诱之,威而慑之”,既要用利益来引诱这些人投怀送抱,又要用一定的力量来约束他们。而第三种小人则要难对付得多,他们不仅良知已经完全泯灭了,而且手中的权力还相当大,威逼利诱以及道德感化都起不了任何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了。王阳明对付这种小人采取的方法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便是刘瑾这样的小人也害怕身边出现小人,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来攻击他们自身,是最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