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海口市英才小学滨江分校学生在海南农垦博物馆参观。 采访人员 张茂 摄
12月14日,走入位于海口市龙华区的海南农垦博物馆(以下简称垦博),犹如踏入另一个时空:锈迹斑驳的“三叶牌”锄头述说着屯垦戍边的奋斗往事,运胶种木箱里装载着浓浓华侨情,略显古旧的电影放映机展现昔日的文化面貌……
近年来,垦博不仅是海南农垦人的精神文化家园,更随着研学旅游日益火热,成为海南省大中小学生丰富社会体验和文化历史知识的独特课堂。
作为城市中一道道看得见的文化风景,海南省各大博物馆因资源禀赋和独特魅力,成为研学之行的重要目的地。然而,随着博物馆研学的兴起,“游而不学”“缺乏体验性”等问题也逐渐引发社会讨论。
为了破除诸多博物馆研学难点,垦博与海南省多所学校进行深入交流,开展多元合作,通过精心设计研学课程、丰富科普体验、扩展研学边界等多重举措,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探索研学新形式,让广大师生、家长从这里深入了解海南农垦的同时,丰富历史、文化体验。
馆校深入交流 精心设计课程
在海南省多位中小学校、高校负责人看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颇具意义,它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加强学生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课堂搬入博物馆,能够丰富孩子们对生活和历史文化感知的方式。”海口市英才小学滨江分校副校长谭高金认为,海南农垦的发展史是海南,乃至全国历史中不可错过的重要部分。而海南农垦发展建设中所体现“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是学生们在教材和课堂中难以切身体会的,让孩子们到垦博开展研学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奋斗和开拓精神的认知,培养坚强意志。
“我们主动联系垦博,想在此开展研学活动,马上便得到了支持。”谭高金介绍,最初校方仅单纯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博物馆,但难题很快出现了——有些孩子反映“没接触过农垦,听不懂解说词”“逛完了什么都记不住”“没有好玩的活动”……
谭高金介绍,发现问题后,校方与垦博深入交流,针对教学需求共同设计具有的趣味性和体验性的研学课程。“垦博的支持力度出乎意料,不仅主动了解学校各个年级的教学需求和教学计划,甚至来到校园走访调研,探索如何面向学生,针对性完善研学课程。”
在双方努力下,以“快乐成长,小脚丫课程”为主题的亲子研学特色课程得以在垦博开展。“从单纯的学生参观,转变为亲子共同探索,不仅让孩子们拥有沉浸体验,也受到了家长广泛好评。”谭高金介绍,馆校共同发力,研学形式焕然一新,不再是老师领着孩子看,而是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寻宝”,还将读、写、绘、说等多元环节融入其中。
丰富科普体验 好看还要好玩
根据省文物局的统计,目前,海南省共有18家国有博物馆和14家已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业内人士指出,博物馆规模大小有别,经费投入有差距,参观人数自然也会有差异,但是抛开这些因素,场馆的冷热也跟服务体验存在极大关系。热门场馆与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存在良好的互动。
如何让博物馆的研学体验真正做到高品质、有价值?垦博给出的回答是在体验设计上下功夫,在挖掘、整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创新研学教育模式,让研学体验好看更好玩。
【 展研学活动|海垦博物馆化身“大课堂”】一方面,垦博健全信息化建设,展馆中多处巧妙使用现代科技展陈手段,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体验。“每次研学活动中,最让学生、家长们意犹未尽的便是‘抗台风’体验区。” 谭高金说,在体验区,垦博通过先进的声光电技术,模拟出台风肆虐时的胶林,让大家身临其境般感受抗风保胶的“惊心动魄”场景。
垦博副馆长王智介绍,垦博设有特色化的讲解系统,讲解员的讲解内容和风格会根据高、中、低年级进行特色化区分,提供更为精细化的研学体验。例如,针对低年级儿童的讲解语言上会更加通俗易懂,加入一些适当的趣味性解释。同时,讲解员会在讲解中穿插提问,与小朋友们展开互动。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翰墨争晖 丹青焕彩 兰州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馆藏明清书画精品交流展”开展
-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 兰州市博物馆联袂高台县博物馆举办明清书画精品交流展
- 玩收藏︱快乐很重要
- 宋代娱乐活动大揭秘!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 传承剪纸文化 构建特色课程 朱老庄镇观堂幼儿园开展剪纸培训活动
- 镜湖区文化馆积极开展馆际交流活动,促进群文工作繁荣和发展
- 聊城市海源阁图书馆沐凡舍分馆 -----大型公益青年联谊活动
- 甘州区南街街道泰安社区妇联开展新年新气象巾帼展风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