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蕉是我国近现代书法史上杰出的帖学大家之一,其一生沉酣书艺,精研书论,拿沙孟海的话来说就是"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孟会祥认为《论书文稿》是白蕉一生中书法论著所浓缩而成的精品之作。是其一生学书的经验之谈,仅仅数百字,却囊括了对于书法中如何学习书法,书法中的笔与墨,间架、章法、动静、虚实等。
今天我们也借白蕉《论书文稿》,摘其学书路径、结字之功、章法之妙、用墨之法四个部分,解密白蕉结字、章法、用墨之法。其中白蕉用墨之法的借鉴,让我获益良多。
【 论书文稿|看看这位“民国书法第一人”的书法心得,定能让你有所收获】(部分观点摘自中国艺术研究院林峰博士论文《白蕉书学研究》,在此表示感谢)
文章插图
一、学书路径
访师百代,心许目媒。夫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炼才——《论书文稿》
《论书文稿》的开篇"宗师章"指出了书法的学习中如何"入由一家",然后"转入转难",最后达到出帖时"有我不有人,韵味出乎手"。
与白蕉同时代的老辈教子弟学书都是教其学颜柳,讲'颜筋柳骨'。白蕉反对如此,"他们不复顾到学习者的个性近不近?对于颜柳字帖的兴趣有没有?"。他认为各家有各家的风格和格调。选帖要从学习者角度来看,不同人的个性不同即不同的"笔性",学谁应该由学习者自己去决定,这就是"心许目媒""因性以炼才"。鉴于初学者鉴赏方面有限,大部分学者定会出现"选择综合症",指导老师的作用在于指出哪些名家可以学,哪些碑帖可以入手,以及它们的优劣高低之别。
学习分三段工夫。初段功夫:是确立宗主立脚跟,这一阶段找准一家"要力求其似"。要心中只有此帖,不可掺入己意,即所谓无我,如果只凭己意,信手直书,而美其名曰"意临",其实是自欺欺人。形似还不是目的,做到形似后,还要追求神态上的惟妙惟肖,以求精熟笔法结构,了解笔势之往来,笔意之顾盼,血脉之相连。
中段功夫:这个阶段可泛涉喜欢的历代渊源相近的各家碑帖,将诸家之长,点滴归源。"揽笔众奇,游于多门。扩视野于南北,骋笔势之纵横",此为立定脚跟再博采众长,才能洞见古人精奥。
终段功夫:自我面目确立的阶段,"面目具我,风格非人"最终"智过其师,方名得髓者矣"。
文章插图
二、结字之功
间架则聚散明而疏密显,纵横跌宕,唯变所适。——论书文稿
白蕉首先强调理法的学习,初学时要循序渐进。"先规楷正,后窥行草。握管无时,法脉求证"。
白蕉强调理法的同时,另外极其反对执死法与机械法。"是艺术上所言的法,其实是一般的规律,一种规矩的运用,所以还必须变化。"这一般规律的方法和原则去安排结构那是远远不够的。
结字受笔法和笔势影响,在书写过程中加入了思想感情与个性特征,结字就会相应地产生变化。白蕉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这样才能用笔灵活,结字自然,让书法具有动态之美。拿白蕉的原话即是"还不是和泥塑木雕无异?作字要有活气,官止而神行,正如丝竹方罢而余音袅袅。"
文章插图
三、章法之妙
行列则断续分而起伏应,隔行悬合,宛转相承。整体以观,林林总总,万红而一春——《论书文稿》
白蕉的章法是非常高明的,这里直接引用原话"讲点画,又讲'分布',既要从有笔墨地方看,又要从无笔墨地方看;既要看实的地方,又要看虚的地方;既要看密的地方,又要看疏的地方"他强调字与字、行与行要有联系,有呼应。鄙视章法上如拍集体照一样,个个正襟危坐、神态端严,则必了无生趣,没有任何感人的地方。
- 红楼梦追星有多可怕你看看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悲惨境遇不言自明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如何“歌唱到老”?看看70岁的刘捷是怎么做的吧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科普:中国“姓氏”分布图,快来看看你的“根”在哪!
- 哪吒自尽后,为何太乙真人如此恐慌太乙真人看看他的来历再说
- 封神演义,一家七口被姜子牙封神,并非李靖一家,他们是谁呢
- 西天取经一共44人,为何如来只赏赐唐僧5人?你看看那39人都是谁
- 别以为她只是《红楼梦》里的“探春”,看看她导的戏,质量也不差
- “进门与妻不同床,出门不拜丈家坟”,为何这么说?女婿应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