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D1:共享出行新物种“新”在哪里?| 汽车新纪元
导语:D1的“新” , 不只是更好地照顾司机与乘客的需求 , 更“革命性”的地方体现在其商业模式上 。
文章插图
何想 | 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 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被互联网重塑 , 这个过程会为很多行业开辟出新的价值空间 , 也会重塑很多行业的生态体系 , 并创造出新的物种 。
滴滴D1 , 正是这种互联网思维以及趋势下的产物 。
11月16日 , 滴滴出行在北京重磅发布了首款网约车定制车型——滴滴D1 。 之所以说重磅 , 从滴滴的重视程度就可见一斑 。 为了保持神秘性 , 直到发布会之前一个月 , D1才被公众所知 。 D1的研发全程保密 , 甚至在运输过程中 , 都采用了全封闭式运输车 。 滴滴出行将D1定义为:汽车与共享出行行业中的新物种 。
那么滴滴D1 , 到底“新”在何处?
文章插图
D1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合研发设计生产的一款电动网约车 。 从产品定位来说 , 滴滴D1“第一次不是为家庭设计 , 而是天生为共享设计的汽车” 。 正是基于这样的“天生属性” , 让D1与传统汽车以及过去的网约车从一开始就有了本质的区别 。
过去网约车 , 都是汽车厂商设计与生产的 , D1虽同样是由车企生产(比亚迪生产制造) , 但其从早期调研到后期研发制造却是由滴滴公司全程参与完成的一款产品 。
根据滴滴方面的信息显示 , 为了研发D1 , 从2018年3月至6月 , 滴滴出行创新中心共发放近1000万份调研问卷 , 横跨70多个城市 , 举办120余场线下调研会 , 并对标研究了50余款出行产品 。 另外滴滴还在全国范围内对网约车司乘进行803万人次研究 , 对全国12000名司机乘客进行了采访 , 并调研了全国3000多名司机的需求 。 在包括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置、汽车内/外饰造型设计、整车配置和车联网软件架构等汽车专业领域内 , 滴滴都全程参与了D1产品原型的原创设计 。
正是基于对市场的充分调研 , 让滴滴针对司机、乘客的痛点 , 从硬件层面打造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网约车D1 。
文章插图
比如针对网约车司机长时间驾驶腰部不适的痛点 。 D1的驾驶座在设计时 , 参考了欧洲长途大巴车驾驶座的设计经验 , 通过材质的优化 , 司机驾驶座的硬度提升了25% , 在8到12个小时长的使用时间里 , 能够给司机的背部和腰部提供支撑 。
同时 , D1增加的4项电动腰托的功能 , 有效缓解司机腰椎的疲劳 , 通过特殊的面料以及打孔设计 , 令司机座椅具备了很好的通风透风性 , 乘坐更舒适 。
再比如 , 针对电动网约车司机远距离订单不敢接的问题 , D1会将车辆的剩余续航里程数据实时传输到派单系统之中 , 因此派单系统不会派送行驶距离远于剩余续航的订单 。 另外D1针对司机还设有一键接单、便携式收纳箱等等极具人性化的设计 。 这些硬件及功能配置 , 在过去都是前所未有的 。
在乘客层面 , 针对乘客希望空间更大、更舒适的乘坐需求 , D1基于纯电平台的优势 , 前后悬得以缩短 , 后排腿部空间可达1000mm , 头部空间992mm , 相当于在A级车的尺寸上 , 创造了C级车的乘坐体验 。 另外乘客上车前可以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等 。 当乘客呼叫D1时 , 平台会派发一个彩虹颜色与迎驾车辆匹配 , “彩虹接驾灯”让乘客更方便找车 。 值得一提的是 , D1还专门采用了右侧电滑门的设计 , 不仅可以优化乘客上下车体验 , 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的安全事故 。 可以说 , 非同一般的打车以及乘坐体验 , 是D1与传统网约车的根本不同 。
- 从传统车企到科技出行,长城汽车为何在2020年发起全面转型?
- 奉贤|国内首个“智慧全出行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在上海奉贤投入使用
- “智慧全出行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在上海奉贤开园
- 「听」奉贤开放全新测试场景,致力打通智慧出行“最后一公里”
- “智慧全出行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落户上海奉贤
- 今日起滴滴暂停石家庄运营
- 32个项目集中落户,总投资突破200亿,国内首个智能驾驶全出行链创新示范区在奉贤未来空间开园
- 滴滴暂停石家庄运营,重启社区保障车队
- 国内首个智能驾驶全出行链创新示范区在上海奉贤未来空间开园
- 10年后出行将发生怎样改变?smart展示了一副纯电出行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