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探索时期”的展厅
拐个弯,一堵红墙猛然间抓住你的眼球
上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足足117个搪瓷杯
文章插图
搪瓷杯 宁波博物馆展出
旧物实验馆提供
搪瓷杯?
它们忽远忽近地勾起你的记忆
就像小时候每晚安抚着你入睡的妈妈的衣角
又像是奶奶的红烧肉刚淋上料酒时的那一声“呲”
还有夏夜里蒲扇撩起的风以及不知何处起来的虫鸣
文章插图
宁波市梅山盐坊搪瓷杯 宁波博物馆展出
志愿者提供
因为它们曾经人手一只,家家户户都有
所以你似乎忘记了
它们已经从你的生活里消失了很久
而回忆,竟然在近处……
不止“搪瓷”
我们所说的搪瓷
简言之,就是以金属为基底
在其表面涂上玻璃质的瓷釉
通过高温烧制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名字有点“土”
可是它有一个别名,你肯定不陌生
便是雍正的心头爱——“珐琅”
最早发现的“搪瓷”是古埃及兹坦卡曼王的黄金面罩
之后随着世界中心的转移
“搪瓷”先后在君士坦丁堡和西欧传播开来
浮雕珐琅、剔花珐琅、透明珐琅等工艺也逐渐发展起来
公元6世纪末
阿拉伯人经由丝绸之路将搪瓷传入了隋朝
明代之后,“景泰蓝”闻名于世
文章插图
而雍正康熙热衷的珐琅
属于画珐琅工艺,从广州等港口传入
所以也被称作“洋珐琅”
当时康熙时期还设立了许多珐琅作
看上去都是王宫贵族才用得起的观赏性艺术品
文章插图
十八世纪后,欧洲各国在珐琅工艺的基础上
发展了以钢铁为胎的现代搪瓷工艺
不易生锈、安全无毒、便于清洗
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1917年,中国美术珐琅厂正式成立
成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搪瓷厂
从此,搪瓷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
以至于到了七八十年代
搪瓷杯几乎成为了人人用家家有的“国民水杯”
而“珐琅”,也在1956年被正式定为“艺术搪瓷”
也就是搪瓷的“艺名”
不止“器皿”
这些搪瓷杯的主人叫陈大树
80后,文质彬彬
打小就喜欢收集各种物件
旧时光的魅力让他对旧物收藏一发不可收
对于搪瓷杯
他的收藏标准是“有字”
搪瓷杯对他来说也不只是装水装菜的器皿
他在意的是这些字背后的故事
是搪瓷杯承载的情感联系以及美学价值
文章插图
在那个物质稀缺的年代
搪瓷用具常被作为“奖品”或者“礼品”
每个单位的“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捧回的多是印着“奖”、“留念”和单位名称的搪瓷杯、搪瓷面盆
展厅里的这面搪瓷杯墙
多是各个单位的“超级定制奖品”
这117个搪瓷杯
几乎涵盖了各个行业:厂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幼儿园、百货公司、佛教研究所……
文章插图
这些字是有力量的,足以让人忆起往昔
很多单位、工厂如今都已经不在了
但是退休的职工看到这个杯子
心中的澎湃之情不言而喻
展期结束后,陈大树要把这些搪瓷杯带去上海
在这个有着许多宁波移民的城市里
- 近代史|有骨气|谁是晚清禁烟运动中的英勇将领?
- 史上死得最离奇、搞笑的君王,当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穿过田野的笛声
- 李白首创这个词牌,主席的词一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高山|穿过高山与河流,只为听最纯正的乡村好声音
- 硝烟|《穿过硝烟的记忆——报纸上的红色胶东》出版发行
- 辽宋夏金|有骨气|谁是“留取丹心”的南宋忠臣?
- 穿过|穿过风沙,提剑的中年人破不开《道德经》没关系,可以这样学老子
- 前无古人|这是辛弃疾难得一见的婉约词,梁启超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