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穿过风沙,提剑的中年人破不开《道德经》没关系,可以这样学老子

你可有人生一百个愿望?比如走四方,如果还喜欢提剑闯天涯,不要忘记读《道德经》。读《道德经》就是修炼生命的三昧真火,功夫到了,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却能破开冰封万丈。
 穿过|穿过风沙,提剑的中年人破不开《道德经》没关系,可以这样学老子
文章插图
真火一、博览群书不忘远方要想让少年人完全掌握《道德经》,终究是不可能的,因为少年人喜欢一帆风顺,却不相信这只是一句祝福话。少年人大多在象牙塔中苦读,想着赢得全世界。年少若不增长见识,只有峥嵘想法往往是一时的痛快,当妄为的恶果出现才想跳下大桥或者逃往远方。要有几百本书打底,再读《道德经》方有大收获。博览群书可以治疗愚顽,可以踩着斑驳的文字找到老子的蒲团。当然有人也会喊《道德经》太玄,好在《道德经》已经传播向四方,足以证明其智慧,这让爱做东西方比较的青年人有了文化自信,明白《道德经》确实强大,能颠覆世俗的浅薄眼光。人到了中年,如同穿过风沙的旅人,经历了煎熬生命的干渴,见证了失去方向的迷茫,心如死灰后又站起,这时再看《道德经》有所不同了。原来青少年的一味逞强,多少有点外强中干,过去看到的繁花似锦或许不如一汪月牙泉让人怀念。经过沙漠也未必能醒悟,人们总不愿意读太过深奥的文字,哪怕其中有数不尽的智慧甘泉可以饮用。如果有机会阅尽天下奇书走向远方,就会明白,好的文字是简洁的直达生命,一个字就能让人顿悟成道,通达辽阔的远方。
 穿过|穿过风沙,提剑的中年人破不开《道德经》没关系,可以这样学老子
文章插图
真火二、随遇而安不忘问道老子生于何处,老子将去何方?我是想过这样的问题。据说有韩国人考证说孔子是他们国家的,这多少让我心惊,文化竞争达到如此程度,不由担心老子的户籍所在地有证明吗。我们在历史记载上看,老子好象生来就是给中国人送礼物的,不提他是否戴着什么漂亮帽子,单说他的花白大胡子还有他的青牛都特别有人缘,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噢,讲道的老人家,您好啊。老子微笑着在《道德经》写道: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因为老子一照面就定妆了,教我们抛弃浮华虚伪保留敦厚朴实。当老子退休了经过函谷关急着出国,人们私下里就会猜想,老子真的是老外?退休急回家乡,难道是春秋版的马可波罗?可你往西方看,完全看不到老子走过的痕迹,若不然西方岂不是人人纯朴向道没有中世纪的黑暗了。那么老子来自印度?埃及?古文明?来自地心人?反正没人说他象匈奴人,不然汉武帝也不用出手赶人了。我没有东邻国人的急躁,心下觉得老子就是来自外太空又有什么关系,学《道德经》时间最长的地球人还不是中国人,汉朝之前就讲黄老之学,将老子与黄帝相提并论,汉朝初期全凭老子的无为之道得以休养生息。不折腾民力,让汉朝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康生活。最终汉武帝得以挥鞭西域。打了无数年,耗尽天下资财民力,临终汉武帝发现让大汉扬威四方不只是武力,还有“上善若水”的道。一直到唐朝,天朝上国都是首先以和平的姿态感染四邻诸国的,那时街面上的老外都是一口流利的大唐官话,来学习中国文化的谴唐使都不想回家了。等到二十多个朝代过完,老子的“上善之水”已经灌溉了华夏大地,向着地球各处奔流。流水不争先,滔滔不绝而至远,“道”已经成为最有内涵的文字。
 穿过|穿过风沙,提剑的中年人破不开《道德经》没关系,可以这样学老子
文章插图
真火三、世事洞明不忘解惑很多人读《道德经》都跑偏了,觉得老子的智慧更像是明哲保身的秘籍,似乎看不到老子的厉害。《道德经》无为是什么?不是得过且过无所作为,而是减掉可有可无的盲动操劳,减掉冲动妄想杂念,是沉得住气的不争智慧。所以才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告诉成年人,别瞎干,低调包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强势对人、严苛对人恐怕树敌太多,最后走不了多远就倒了。老子很厉害,他生前没像墨子那样搞墨家行会网罗能人,也不似孔子那样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要追寻老子成为他的粉丝实在考验智商和信心,只有通过《道德经》来参悟老子的心意。当年老子的心意只有尹喜明白,尹喜虽然是边境将领管着一大批人,他却有很多生命困惑。就像在沙漠中看守着客栈,见过了很多风尘过客。碰到老子,尹喜福至心灵,找老子解惑。我们可以代入老子角色准备出关远行,原来就有很多人生心得体会,都是退休的人了想必也懒得说。这时碰到尹喜这样好学达人,为他解惑太爽了。我时常想中国的老年人大约都受过老子的传承,只不过是有些焦虑,不管年轻人问没问道,老年人总想教导一番,没有疑惑也给你讲出个疑惑出来 ,逼着孩子们远离家乡,四处闯荡,似乎他们孩子们有时也只想躲避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