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 , 虽然曾国藩真正认可的入室弟子 , 严格说起来也就是李鸿章 , 但当时很多湘军将领都以师礼对待曾国藩 , 曾国藩对此也坦然接受 , 因为他确实在长年征战的过程中 , 很注意对手下的人培养 , 而且这些培养 , 他大多是亲力亲为 。
他治军的时候 , 很注意思想政治工作 , 每次练兵都要亲自训话 ,一次训话都要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 。这个气力花得不可谓不大 , 但正因为他教训的勤 , 他手下的人才也才跟他跟得紧 。曾国藩的勤教 , 既是一种人才培训的手段 , 也是一种凝聚人才的手段 。
第四步“严绳”
这就要说到曾国藩为什么容不下号称最有才的湘军早期统帅王錱了 。
曾国藩是非常讲究所谓人才是要能为我所用的 , 而使用人才 , 一定有一个环境 , 要么是一个团队环境 , 要么是一个组织环境 。
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一个体系里使用人才的 , 这个体系小可以小到一个团队 , 大可以大到一个政党 , 甚至国家机构 ,但不管大小 , 这个人才环境它要自成一个体系 , 就必须要保证这个人才环境的有序与稳定 。
所以 , 我们看现在的市场经济 , 有些小企业为什么始终做不大?原因就在于它的人才流动、人才跳槽太厉害 , 无法形成属于自己的人才环境 。湘军也是一个团队 , 也相当于一个企业 , 它为什么做大了呢?就在于曾国藩这个团队核心他很会并且很注意打造这个有序和稳定的人才环境 。
为了保证它内部的人才环境的稳定 , 所以不稳定的因素 , 他就要剔除出去 。所以他说过有两种人他不用 , 一种是表现欲过强的人 , 一种是虽有大才但性格极其偏激的人 。因为这两类人最容易破坏整体人才环境的稳定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他认为 , 王錱就属于第二类虽有大才但性格极易偏激的人 。通过前文的介绍可以看出来 , 应该说曾国藩对王錱性格的判断基本上还是准确的 ,要不然王錱也不会自作主张并轻易把他和曾国藩的内部矛盾公开化 。
对曾国藩来说 , 这会给其他人起了很危险的示范作用 , 到时候一个王錱就会影响两个、三个甚至几个王錱来 。一个团队里 , 不要多 , 有几个这样的人 , 你的人才环境就要被打破了 , 就难以掌控了 。所以曾国藩宁肯舍王錱之才 , 也要跟他较真 。
【曾国藩|曾国藩识才用人四步法】但王錱确实有才 , 后来左宗棠重用王錱也确实建立了不少功勋 。可曾国藩虽然面对左宗棠的嘲讽挖苦也不后悔 。从长远的实际效果来看 , 他这么做虽然绝情了一些 , 但对湘军这个团队的建设来说 , 还是有很大的正面意义的 。
所以 , 所谓“严绳” , 就是对人才的管理与驾驭 。这也算是曾国藩人才论里最有特色的一点 。
统观曾国藩的人才论 , 他并不只说“唯才是举”四个字 , 他在家书里总结说: “ 为政之道 , 得人、治事二者并重 。得人不外四条:广收 , 慎用 , 勤教 , 严绳 。”(《曾国藩全集?日记》)可以说 , 正是这个“用人四部曲” , 成就了那个人才济济的湘军团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来源于世纪名堂
-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字字千金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
- 《曾国藩家书》:对人要宽严相济,办大事要有人才备份
- 曾国藩:看人长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
- 曾国藩: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 曾国藩一生信奉的八大处世哲学
- 曾国藩人生有三不斗,越是不斗越兴旺
- 曾国藩三幅经典对联,说透了人生大智慧
- 洪秀全与曾国藩, 两个仇人如何教育儿子
- 曾国藩:三个字,迈上人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