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张安定:“打工人”的自嘲不是寻求对抗,而是获得对自我的感知

采访人员|李永博
现象|张安定:“打工人”的自嘲不是寻求对抗,而是获得对自我的感知】在“追问2020”系列第二场“系统围城”活动中,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安定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孙萍老师分享了如何看待城市群体纷纷自嘲“打工人”这一现象。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孙萍老师发现,“打工人”概念的背后存在着一种阶层泛化的现象。她早年专门研究过“屌丝”现象,“屌丝”这个称呼最初是由程序员这个群体提出的,但这个概念之后又被其他阶层所接纳。“打工人”现象也是同理,这里也存在着一种阶层泛化的现象。但另一方面,“打工人”的说法也是意识的觉醒。这让她想起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那里资方与劳动方不再对立,而是用积极愉悦的心情进行消极反抗。
 现象|张安定:“打工人”的自嘲不是寻求对抗,而是获得对自我的感知
文章插图
张安定、孙萍、严飞在活动现场。
“打工人”的说法并不是为了寻求一种阶层的对抗,张安定说,“打工人”现象的出现,意味着青年文化第一次产生了对社会深层结构的集体认知,是对深层的集体情绪的表达和一种相互慰藉。在今天,置身于系统中的普通人认同了由蓝领和白领组成的系统和社会结构。他们不是抵抗剥削,而是抵抗个体被消灭。从最底层的农民工、草根群体到白领、办公室人、甚至精英人群,自嘲为“打工人”是一种戏谑的姿态,他们想要在这个时代下理解自己的欲望,去理解“我究竟是谁”的命题。“打工人”的自嘲,不是为了寻求对抗,而是获得对自我的感知。
采访人员 | 李永博
编辑 | 张婷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