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到底应不应该接受招安?从《大宋宣和遗事》到《水浒传》,近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梁山好汉为招安还差点闹出人命。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分析,就会发现?在这场冲突中,武松错,李逵错,宋江也错,他们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是否接受招安,什么时候招安,以什么条件招安,武松李逵宋江都没拿出可行的方案,只有鲁智深以大智慧指出了问题的根源所在:我并不反对招安,但是从目前的形势看,你这种招安方式弊多利少,还是稳妥一点为好——不招安我也有地方“寻趁”。
文章插图
作为前种家军军官,鲁智深对大宋无疑是饱含深情的,毕竟他曾为保护这片土地而浴血奋战——如果不是在对西夏作战中表现出众,老种经略相公也不会挑选他到渭州给小种经略相公帮忙。我们查阅《宋史》就会发现,种家军还真有一位深得种世衡(种师道的祖父)器重并立下大功的和尚,而且那和尚跟鲁智深也有九成相似:“有紫山寺僧法崧,刚果有谋,以义烈自名。崧酗酒,无所不为,世衡遇之愈厚。”种世衡和法崧联手做了一个局,通过李元昊之手,除掉了种家军的大敌野利遇乞兄弟。不管怎么说,侠义为怀的鲁智深都不会真的反对招安,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想法是什么,且放在最后再说,咱们还是先来看看武松李逵宋江错在哪儿了。
文章插图
首先武松那句“冷了弟兄们的心”就错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真正反对招安的可能只有武松柴进李逵时迁等少数几个人,那些投降军官、山贼水匪、富商大贾,没有一个不想当官,不招安才会冷了他们的心。武松不想招安,是因为他吃够了官府的苦头,而且他视金钱如粪土,对功名利禄都没兴趣,但是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绝大多数梁山好汉之所以追随宋江而抛弃晁盖,还不就因为在晁盖手底下没有招安的希望?就连我们认为是晁盖心腹兄弟的阮氏三雄,其实也不反对招安。阮小二征方腊阵亡后,阮小五阮小七既悲伤又欣慰:“我哥哥今日为国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强似死在梁山泊埋没了名目。”在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招安是主流意见。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宋江才敢公然提出投降——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想跟昏君奸臣死战到底,宋江是不介意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的。
文章插图
武松的“冷了兄弟们的心”站不住脚,李逵则是借酒撒风,完全讲不出道理来,所以他错的更严重:这是大家聚会,你一脚踢碎了桌子,坐在旁边的人岂不是要洒一身菜汤?李逵先硬后怂,说明他在招安问题上也没什么立场,纯粹就是喝高了,所以宋江一发火,他也就怂了:“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事实证明,李逵当时是喝断片儿了,他只是潜意识里还保留着对宋江的畏惧。连他自己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我梦里也不敢骂他……”被宋江训斥一顿之后,“李逵喏喏连声而退,众人皆散。”
文章插图
现在咱们该来看看宋江错在哪里了——他委婉地批评武松,那些话也并非全无道理:“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如果不看宋江坐楼杀惜、浔阳楼题反诗、青州扈家庄两次屠村,还真以为他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呢。如果这些都是真心话,宋江想招安还真无可厚非。但宋江绝不是像他自称的那样忠心为国,他只是想用梁山兄弟做筹码,去换取自己的高官厚禄。所以宋江的招安,简直就是要为虎作伥,这也正是他大错特错的地方。这时候我们就看出鲁智深的智慧了——作为前种家军军官,他对宋徽宗赵佶并不无不敬之意,所以他第一句话就把朝纲混乱的责任抛给了蔡京高俅:“满朝文武,多是奸邪, 蒙蔽圣聪。”
- 武松的师父居然是一只兔子,知道真相的我哭了
- 水浒传中此人进攻能力不输武松,可惜防守能力差,被武松轻松杀死
- 李逵等几个梁山恶霸 要是碰见武松鲁智深 连认怂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 梁山征讨田虎第五战,鲁智深武松被俘,天闲星大败幻魔君
- 张叔夜征剿梁山,为何对卢俊义悬赏十万,武松五万,宋江才两万
- 戏耍武松的女将:箭射花荣,生擒孙二娘,还斩杀了8位梁山好汉
- 梁山配得上铁骨铮铮、忠贞不渝的只有4人,无鲁智深武松林冲李逵
- 宋江为什么要招安,而不选择自己当皇帝?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了!
- 梁山泊首领宋江如不接受招安,在宋军攻击下还能支撑多久?
- 武松到底有多厉害?整个梁山能战胜他的,只有这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