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宇: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 二 )


02
迷信之二
相信用单一模式可以造就儿童成才
儿童的发展是多元的 , 在早期教育中企图用单一的模式造就儿童成才是不可能的 。
首先 , 每一个儿童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中 , 他的心理发展离不开特定文化的影响 。
个体发展水平越高 , 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也就越高 。
文化资源直接规定着我们的认知技能、读写能力、思维方式、动机倾向、交往策略、情感色彩 , 总之 , 影响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
运用到教育和教学实践中 , 我们同样要注意社会文化和时代的差异 。 不要天真地认为有一整套独特的价值观、养育孩子的风格或发展结果的模式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佳的 。
所谓适应性的发展模式可能因文化和亚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性 , 并总是受时代的限制 。 在社会生活中 , 我们注意到名目繁多的“XX课程”、“XX方案”、“XX教学法”催化神童 , 造就天才 , 其实大多数只具有商业价值 。
【王振宇: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其次 , 要十分关注个体差异 。 虽然人与人的基因绝大部分是相同的 , 大脑也不存在本质的差异 , 但心理的发展受到身心内外诸因素的综合作用 ,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 , 最终的发展水平也是不相同的 。 当代心理学的一种动态系统理论告诉我们 , 儿童拥有的遗传基因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为发展编织了一个无限宽广的网状框架 , 每一根网络都是儿童的一个潜在的发展空间 。 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所处的特定条件 , 儿童在这个网络的任何一个结点上 , 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 因此 ,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 , 发展都是特殊的 , 有差异 。 应该说 , 这是大自然的杰作 。 从进化的角度看 , 这种多样性甚至代表着适应 , 因为具有不同特征的种系在环境发生灾难性的变化时幸存下来的可能性更大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是人类发展有力量、有前途的表现 , 也是教育赖以存在的理由 。 因此 , 为了真实地解释人类 , 我们必须承认和欣赏发展的多样性 , 保护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 千万不要抓住一个模子去“塑造”你心目中的儿童 。
王振宇:早期教育要敢于破除迷信文章插图
在所有教育中统一“模具”是极愚蠢、极有害也是最无效的行为 。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中 , 我们应学会用多元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发展 。
03
迷信之三
复古能振今
在“国学”回暖的当尖 , 早期教育界也出现了一股复古派 。 他们热衷于让儿童穿汉服 , 读经书 , 背古文 , 认为非复古不能继承中华文化 , 非读经难以造就栋梁之材 。 更有复古派用背诵千字文的办法教幼儿集中识字 。
理论根据是“幼儿期是机械识记的 , 是集中识字的最佳时期” 。 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著书立说 , 阐述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 如何看待当前的读经热了 。 我这里只想说明两点 。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灿烂的历史和宝贵的精华 , 但不具备引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和观念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垂直文化 , 是一个看重“官本位”的封建文化 , 是一个不主张创新和改革的小农文化 , 是一个只有民本思想而没有民主意识的文化 , 是一个没有儿童的社会地位的成人文化 。 从总体而论还是一个喜欢类比不喜欢分析、注重臆想而不注重实证的玄学文化 。
不加辨析地一味歌颂中国传统文化 , 企图用国学救世 , 用经书育儿 , 用的纯粹是国学的老习惯:主观臆断 。
为了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 推进经济、社会、政治的现代化 , 我们应该用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武装我们的头脑 , 包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吸收世界各国各地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制度 , 形成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先进思想和文化 。 单纯向儿童灌输中国传统文化的做法 , 与现代化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