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二)从“醉里挑灯看剑”到“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在23岁时似乎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勇闯敌营生擒叛贼,以及在抗金战场上的出彩表现,让年纪轻轻的他名重一时,受到了朝廷和皇帝宋高宗的赏识,直接高调步入仕途。他开始被授予江阴签判(宋时京官选派地方任判官的才称签判),终于成为朝廷的人了,他认为从此便更能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了。然而,这其实只是一个画好的饼。这些建言虽被时人大为称赞,但却被朝廷冷淡处理。辛弃疾并没有被派到前线去,他只被当做一名普通的文官使用,先后被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担任转运使、安抚使一类的官职,尽管职务不低,但跟军事基本没有关系,顶多负责下当地治安之类。
文章插图
南宋的茶商叛乱事件屡有发生,这是类似于黑社会性质的不法行为。他们既对抗官府的茶叶缉私,又打家劫舍,祸害平民。赖文政团伙先从湖北起事,后攻入湖南、江西。朝廷派军队镇压,调换三任提刑,动用上万兵力围剿都无济于事。辛弃疾受命为江西提刑后,前往赣州平叛。他采取重兵围困、多路伏击,招安诱降等策略,两个多月即将其剿灭,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现实是残酷的,他的豪迈和耿直个性不能相容于官场,主要是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其北伐的热情不断被人泼冷水,屡遭弹劾,数次起落,这不能不使他萌生退意。岁月匆匆,还没有实现自己的壮志,辛弃疾已经是白发苍苍了!此时辛弃疾正出知镇江府。当他听闻宋军战败的消息,拖着疲惫之躯登上了北固亭,仰天长啸,写下千古绝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先是回顾自己当年抗金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接着慨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幸,最后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
文章插图
面对金朝的虎视眈眈,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令他速到临安(今杭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他至死没有忘记北伐抗金,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北伐抗金的信念,在不得志时,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成了一位诗人(词人)。其词题材广阔,风格沉雄豪迈,被称为“词中之龙”,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现存词600多首,是宋人留下词作最多的人。抗金复国是辛弃疾作品的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志难酬的愤懑,当然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的谴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除了爱国题材的豪放派词作外,辛弃疾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农村的田园风光、世俗民情等,比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
文章插图
然而,命运是一种神秘的东西,谁也无法把控。辛弃疾本想做一名驰骋沙场的将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了一位文人,尽管是一位最具杀气的文人。如果当时朝廷真的重用他,他真能改变南宋的被动处境吗?很难。因为凭一个人的力量扭转历史太困难了,不过他无疑将会成为一位名将,但文坛也无疑会少了一位诗人。后世之人,真的想让他成为一位名将呢,还是诗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也许这流传了八百年的蛙声里已经有了答案……(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参考资料:《宋史·辛弃疾传》《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等。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 醉里且贪欢笑,醒后一滂沱:尤三姐为什么给人带来那么多震撼
- 《水浒传》智多星吴用,怎么当上水泊梁山的机密军师!
- 明朝书生挑灯夜读,却被人诬陷造反,只好真的揭竿而起
- 诗词歌赋|辛弃疾感叹“知我者,二三子”,醉里挑灯看剑提到的陈同甫是之一
- 意气风发|醉里挑灯看剑,语文老师口中的辛弃疾,只是意气风发的文弱书生?
- 妙笔生花|梦里挑灯看剑,醉里妙笔生花 笑谈文人骚客,还看文哥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