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二 )


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里头文化陶盉 。资料图片
夏文化考古探索中的历史逻辑认知
从已有考古发现来说 , 河南龙山文化出现了平粮台、郝家台、王城岗、古城寨、新砦、蒲城店、徐堡、西金城、孟庄、戚城等10多座城址(或为古国) , 山东龙山文化发现的有城子崖、边线王、丁公、田旺、皇姑冢、王家庄、教场铺、王集、前赵、大尉、乐平铺、尚庄、尤楼、丹土、尧王城、两城镇、藤花落等近20座城址 。其他区域还有陶寺、石峁等城址 , 以后还会有新的城址发现 。这一时期城址的空前大量出现是古代社会阶层分化和复杂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 符合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或逻辑;而聚落或城址的发展演变 , 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 伴随着社会不同阶层或群体财富、权力和人口的聚集 , 出现超大规模的区域中心城址也是必然的 , 所以 , 河南龙山文化城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就出现了规模空前的二里头遗址(宫城及带围垣的各功能区域等) 。
从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进程规律分析 , 由小范围氏族或氏族联盟成立的酋邦或古邦国林立 , 到一定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初步统一的邦国(王国)出现 , 这也是必然的 。所以 , 早期文献记载的首先由“禅让制”到“家天下”转变的夏王国的出现同样是历史必然 。夏朝初建时期出现夏王室政权得失的反复 , 如后羿、寒浞代夏 , “因夏民以代夏政”等 , 也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 。从当时最先进生产力与生产技术的发展脉络方面分析 , 二里头文化确立了初步定型的泥范铸造青铜容器、工具、兵器等技术 , 被二里岗文化继承和发展 , 郑州商城出土了比二里头遗址更多、更复杂的泥范铸造的青铜器 , 反映了生产技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步规律 , 这也是商代对夏代的一种继承 。
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里头遗址出土卜骨(羊肩胛骨) 。资料图片
今后夏文化探索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夏文化探索的中心和主要参照系问题 。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夏文化探索中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出土遗物最丰富且等级最高、所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最先进、时代特征最明显、性质最明确的都邑遗址之一 。因此 , 探索夏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衰落、被商文化继承的历史进程应以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内涵为中心、关键和参照系 。一方面持续深化对二里头遗址的认识和研究 ,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 探讨其各类文化因素的渊源、影响及创新创造;另一方面 , 属于探索夏文化范围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址、新砦期遗址及早商遗址的考古研究应与二里头遗址更为密切地联系对比 , 以期构建更为准确、全面和紧密的夏文化体系 。
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夏文化聚落体系即社会形态结构的考古研究问题 。对二里头遗址本身要继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 在已有考古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明确遗址的布局、功能分区及其各组成要素 , 也包括其周边的相关生业遗迹等 。同时 , 要分阶段以考古调查和勘探的方式进一步探明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不同层级的聚落分布状况 , 以探讨支撑二里头都邑及其王权的社会基础;还应选择不同层级的典型聚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古发掘 , 以揭示夏代中晚期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 。
早期夏文化探索相关问题 。首先 , 对已有一定工作基础的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等重要大遗址持续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 更全面地揭示其与二里头遗址文化内涵的承继关系;其次 , 以古代文献记载为线索加强对济源原城遗址、巩义稍柴遗址等夏文化核心区遗址的考古探查工作 , 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考古发掘;再次 , 还要关注和进行河南境内豫东、豫南、豫西北及河南周边地区夏文化探索薄弱区域的考古调查等工作 , 以探索和实证夏代广域王权的势力范围及“禹征三苗”“后羿代夏”等文献记载中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