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资料图片
夏王朝是文献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 夏代所创造的文明是考古学时代划分中中国青铜时代的开端 , 夏文化探索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研究中至为关键的重大学术研究课题 , 也一直是中国考古学史上争鸣最为激烈、最为持久的专题之一 。中原地区是夏文化探索与研究的中心地区 , 如何提高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夏文化探索相关考古工作规划水平 , 围绕夏文化研究作出总体安排 , 集中力量攻关 , 不断取得新突破 , 仍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
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 。资料图片
当前夏文化探索与研究的基础考古认知
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的探索和研究 , 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 , 其中 , 夏商文化及其之间的文化传承关系的确认无疑是影响最深远的成果之一 。早在1926年初 , 李济先生曾赴山西进行考察 , 寻找夏代遗存便是其考察目的之一 。以1959年徐旭生先生以明确寻找“夏墟”为目的的豫西田野考古调查为标志 , 学术界开展夏代考古工作已60余年 , 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开展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等重大学术课题推动下 , 夏文化探索取得了巨大进步 。一代代学者依据当时的考古发现 , 结合对文献记载的全面梳理 , 包括参考相关遗址的碳十四测年数据等 , 虽然对以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夏文化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 例如 , 二里头遗址一、二、三、四期均属于夏文化 , 或一、二期属于夏文化 , 三、四期属于早商文化等 , 但对夏文化探索仍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和阶段性的主要成就 。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已得出夏文化真实存在的科学结论;二是作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 许多学者认为龙山时代王湾三期文化晚期、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分别为夏代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继发现龙山文化中晚期的小城外 , 又发现了50万平方米的大城及大面积夯土建筑遗存、奠基坑 , 出土有陶器、玉器及铜器残片;河南禹州瓦店遗址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 , 发现有壕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大量祭祀遗存 , 出土有卜骨、玉器、列觚等重要遗物 。它们的发现为探讨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线索 。新砦遗址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 三重环壕 , 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 , 还发现有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出土有铜器残片、兽面纹陶器、玉器等;新砦二期上接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新砦一期) , 下连二里头一期 , 填补了其间的空白 。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300万平方米 , 发现有居中的宫城及宫殿建筑群、祭祀区、中高级贵族墓葬、网格状布局道路及带围垣的分区、铸铜作坊遗址和绿松石器手工业作坊遗址及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一般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代晚期都城 。
考古盗墓|二里头遗址与夏文化探索的回顾与展望】在中国考古学文化上 , 以二里头文化为中心的夏文化处于一个承前启后、创新开拓的关键阶段 。关于二里头文化 , 几十年来众多学者反复求索 , 从基础的地层学和类型学、大量的测年分析等方方面面 , 对其时空分布作了较为清晰的定位 。从历史时间看 , 二里头文化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二里岗文化(早商)之间;从地理空间看 ,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主要在伊、洛、河、济水之间的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地区 。
另外 , 以文献记载为线索探索夏文化无疑仍然是夏文化考古探索中的必然选择 。两周时期的文献和《史记》等文献中关于夏代或与夏代有关的历史记载尽管比较少且有相互抵牾及传说的成分 , 但其中商之前有夏、“汤革夏命”等基本史实是可信的 。一些相关重要考古发现也是以文献记载为线索而取得的 。在夏文化探索与研究中 ,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 , 既不能生拉硬扯、盲目对应 , 也不能忽略二者之间的可能联系和相互印证 , 同时还需要科学严谨的假说用以指导研究 。这应是我们当前探索和研究夏文化的基础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