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所谓的旧都,即是东汉的首都洛阳,即“土中”。
不在土中定都,却在成都割据,显得刘禅的法统很成问题,始终逃不掉“偏霸”的讥讽。
孙权的“政治神话”与东南王朝的“抗衡手段”
南朝政权的“东南王气”,是抗衡北朝政权“天下之中”理论的法宝。
“洛阳为天下之中,王者需居于土中”既然是中古时代的真理,那占据嵩洛地区的政权,也便很自然地被视作“真命天子”。
五胡十六国时代,曾先后占据洛阳的胡人割据政权,皆以“天子自居”;即取法“天子居土中”的隐喻。
(石)勒以成周(洛阳)土中,汉晋旧京,复欲有移都之意,乃命洛阳为南都,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晋书 石勒载记》
注:成周指洛阳,宗周指镐京。石勒奴隶出身,目不识丁,竟然也受“土中”理论的影响。可见其深入人心。
这种心态与理论甚至延续到了唐末五代。梁唐晋汉周的统治者们,虽然定都不都在洛阳,但后世史家始终把占据了嵩洛地区的“五代”,与割据南方的“十国”(其中后汉在北方)相区别,认为五代为“正统”,十国则是“割据”。
注:五代中除了后唐定都洛阳,其余四朝均定都开封。不过二者相距不远,皆属中原核心区域。
上溯至魏晋,孙权在无法占据洛阳,失去了“天命所在”的尴尬局面下,便不得不寻找新的理论依据,来构建自己的“政治神话”,以此抗衡北方宣传的“天下之中”。
孙权选择的,即是“云气占”,构建所谓的“王者之气”。这类迷信谶纬,经常以“紫气”“黄气”“黄旗紫盖”等形象出现。
东南王气
风占、云占、鸟虫占是中古术数理论中的常见伎俩。自孙权开始,南方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因为偏居一隅,法统上便凭空矮了中原政权一大截。在“东南偏安”的可耻局面中,便特别需要构建自己的政治神话、以此宣示正统,自欺欺人。
所谓的“东南天子气”、“金陵王气”等等,皆如此类。
(孙)权为将军时,(吴)范尝白言江南有王气,亥子之间有大福庆。--《吴书 吴范传》
换言之,“东南王气”理论,实际是南方统治者为了与北方的“天下之中”(土中)相抗衡、而编纂出的歪理邪说。
富春孙氏因为“孤微发迹”,文化水平很成问题。孙坚、孙策基本处在“半文盲”的状态,孙权虽然“粗通经传”,但在中原士大夫眼中,依然是个文盲。比如曹丕就在座中公开讥笑孙权“不知书”。
魏文帝善之,嘲(赵)咨曰:“吴王颇知学乎?”—韦曜《吴书》
因此,东吴宫廷中的巫蛊色彩与迷信氛围,也是三国之中最为浓郁的。
孙权对妖道、术士的宠佞,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他一生不曾立后,但晚年却在“神人授书”的情况下,立罪囚出身的潘氏为首任皇后。授书的神人王表,又是个巨骗,乃至被陈寿公开讥讽,贻笑后世。
是岁,神人授书,告以改年、立后。--《吴书 吴主传》
孙权的迷信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愈发严重,最终到了“盗掘术士棺椁,求取陪葬神书”的荒谬地步。
(孙)权闻(赵)达有(神)书,求之不得,乃录问其女,及发棺无所得,法术绝焉。--《吴书 赵达传》
东吴的末代君主孙皓,对于术数、谶纬也极端迷信。
孙皓的年号,完全围绕“神人下凡,祥瑞降世”的主题展开,比如“甘露”“凤凰”“宝鼎”“天玺”“天纪”“天册”等等。
在此背景下,孙氏编纂“东南王气”的理论,也就不足为怪了。孙皓甚至一度因为荆州出现了“王气”,而急匆匆迁都武昌(故江夏郡)。
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孙)晧徙武昌。--《汉晋春秋》
孙皓在建业与武昌间来回迁徙,摇摆不定。百姓徭役频繁,做歌谣自嘲“宁喝建业水,不吃武昌鱼;宁回建业死,不去武昌居”。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五代的疯子宰相,因小事写了63个字,号称天下第五行书
- 宁家人人唱新歌《天下甯氏一家亲》收好不谢!
- 这首苏轼的诗全文很少人知道, 第一句却是千古名句, 红遍大江南北!
-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全球3大著名快刀,反曲刀之王,最霸气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10条度娘都搜不到的古风情句:一场梦境,荣华谢后,君临天下
- 宋朝衍圣公为何出现南北两宗?元朝的衍圣公是正统?是孔子后裔吗
- 2500年未锈蚀的天下第一剑在新加坡参展时受伤,从此不再出国展览
- 卢俊义武功难进《水浒传》前二十 霹雳大仙才是“棍棒天下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