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解构”是“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善于与自己拉开距离,敢于对自己实施“颠覆”。草书作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但想象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当然,也不是说“颠覆”就能颠覆的,真正的意义在于草书作者不能长期一贯制,不能思维僵化和固化。鲜活的精神性和探索性才能带来鲜活的笔墨。能与经典作品产生真正的感应和互动,边读边思,常解常新。
第三,“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差别”
优秀的书家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学而问道的学习和思考方式。而且学习的环节也是一次次递进的。这个递进的过程既是学习成果的巩固阶段,也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深入阶段。尤其是草书的创作和研习与书家的思维习惯、心理习惯和生理习惯都紧密相关。美穿插之线,得绵柔之骨,塑大小之形,呈腾空之相,显藏卧之姿,隐勃郁之气,这些都是在笔墨的疾徐掌控之内,依次完成和塑造的。
最后,给中国书协一个建议——在即将进入终评时的复评环节可对架上作品实施一轮淘汰环节。因在这一环节还是有部分作品有些勉强。这能使进入终评的作品更整齐,好作品票数会更集中,更能体现“传承经典,时代风气”的全国书法届展的引领性和导向性。
值得欣慰的是,十二届国展总的方向是广大书法作者正在向经典回归,向传统正脉路径自觉前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向传统取法、向经典致敬、向古贤问道的路途并不平坦,如果我们继续扎实地将当代书法如此推动向前,我们古老的书法艺术渐开新面也许指日可待。
何开鑫
草书条幅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评委|中书协评委终于根据十二届国展做了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导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中书协副主席赤脚写狂草巨幅,长达14米,网友:看不懂写的是啥
- 村民挖掘“龙骨”卖钱,却意外挖到古墓,专家:终于找到他的墓了
- 王览有孝悌之名,尊敬兄长爱护亲友,去世后子孙终于成为江左大族
- 天地会起源:三姓结万李桃红,九龙生天李朱洪,终于给解读出来了
- 天龙三兄弟若是联手,能否打败扫地僧?秘密终于被揭开
- 考古学家打开雷峰塔后,在地宫下发现一件宝贝,终于解开千年谜团
- 萧峰的师父揭秘了!终于知道萧峰练习什么内功了,难怪他这么厉害
- 北大天才不顾反对当和尚,父母哭求都拦不住,9年后终于说出原因
- 汉墓中的一件文物,让专家激动地惊呼:我们终于又找到了它
- 降龙十八掌的断层,为何一代不如一代?秘密终于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