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在秦朝的财政制度设计中,以君主为代表的“公共”领域与平民的“私人”领域之间并非泾渭分明。秦始皇个人的奉养,完全依靠民间的“输血”。阿房宫的奢靡迤、骊山皇陵的浩大工程,其背后更是无数民众的血泪,《阿房宫赋》中,就直指“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汉书》中写秦末时,“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04结语:制度上的“自毁”特征,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秦亡的伏笔
历史学家李开元曾经提出过一个“三重历史世界”的概念。其中,第一历史指的是原原本本发生过的历史事实,第二世界的历史是以考古发现为代表的史料,第三世界的历史则是史书,是经过加工后的历史。从第一重到第三重,其可得性逐渐上升,但真实度则呈下降趋势。在历史研究中,重要的一环是结合史料、史书等,尽可能地接近第一历史。
《秦砖》作为一本秦史研究著作,没有拘泥于固有的结论和思维定式,而是从前人的研究成果、海量的史籍和考古发现中,逐渐带我们走近秦帝国这一古老的庞然大物,将纷繁复杂的秦制,分解为一块块“事实”的秦砖。
在这些有关、屯戍、赋税、经商、民众生活、身份等级等制度的剖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秦制所隐含的“自毁”特征,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秦朝覆亡的伏笔。
文章插图
刘三解提出,秦制的自我毁灭倾向,主要体现在秦制中,“纸上的君主”和“纸上的官僚组织”两项元素是固定的,其他的全部要资源化。随着秦始皇的统治走向尾声,基层官吏由于不堪重负走向反叛的边缘,作为基础“生产经营性资源”的黔首们纷纷揭竿而起,看似设计精巧的秦制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这时,秦的覆亡,就成了无法逃避的宿命。
- 云梦举行睡虎地秦简出土45周年纪念活动
- 每个人都要为的兴衰负责
- 是功臣也是叛徒,作为元老又卖国前蜀兴亡中的重要人物
- 清朝|顺治继位,多尔衮为何不造反?一相士道出实情:兴亡都在孤儿寡母
- 辽宋夏金|燕云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遗憾之地,何以看尽华夏千年兴亡?
- 兴亡|《大秦帝国》描述秦兴亡过程的历史著作,中国历史上的黑洞时代
- 先秦时代|闽越国的兴亡历史
- 兴亡|断臂的武松施耐庵的苦心,六和寺里看尽大宋兴亡
- 正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说法正确吗?现在的人还有这种意识吗?
- 基石|宁国府贾敷之死揭秘:撬动贾府兴亡基石,是贾家抄家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