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遇害,是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损失!细数历史上的才子,后有苏轼,前有蔡邕。董卓被诛后,王允极度膨胀,以救世主自居,他期望通过塑造与董卓在政治上的势不两立形象,来获取天下门阀士族集团的认可,进而树立个人政治权威,而蔡邕恰恰给了王允强化形象的机会。
文章插图
事实证明,王允的极端做法,不光没有起到团结豪门士族的作用,反而与他们愈走愈远。
蔡邕为何对董卓之死感到哀伤
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藏书家和音律大师,大才女蔡文姬就是他的女儿。
生逢乱世,蔡邕对政治总的来说是躲避的态度。由于不谙政治,他在汉灵帝时期多次经历磨难。董卓掌权后,为了拉拢士族阶级,强征蔡邕入朝为官,由此给自己的悲剧埋下伏笔。
1.蔡邕与董卓的交往
文章插图
董卓的失败,根子上在于他与豪门士族集团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董卓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掌控朝政后,第一件事就是拉拢士族集团。为此,董卓平凡了党锢之争中的冤案,起复了大量遭到迫害的士人。
可惜的是,董卓西凉军阀集团的身份,并不能得到以关东士族集团为首的门阀认可,所以,很多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蔡邕就是之一:
蔡邕以生病为由,拒绝征召,董卓以灭族威胁,强迫蔡邕到京出仕。不过,蔡邕到任后,董卓对他真不错,创下了“三天遍历三台”的升迁速度:
文章插图
【 政治|蔡邕为何替董卓之死伤感?同样受恩于董卓,王允又为何要杀害蔡邕】第二年,因为迁都有功,蔡邕被封高阳乡侯,董卓也经常就一些问题咨询蔡邕,对他礼敬有加,也给予了蔡邕足够的尊崇。
不过,在很多政治建策中,董卓其实很少接纳蔡邕的建议。为此蔡邕很不开心,曾经跟堂弟商量,出逃长安,他说:
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就等来了王允诛董卓。
文章插图
2.蔡邕之死
董卓被诛后的消息传来,蔡邕“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他情不自禁地大发感慨,为董卓之死而叹息,说到情深之处,一脸动容。王允见状,勃然大怒:
你蔡邕顾念私情,忘记了董卓是国之贼,反而为他伤痛,忘记了自己的大节,简直是同逆之犯。于是王允下令,将蔡邕送交廷尉治罪。
蔡邕醒悟过来,意识到自己说话的场合不妥,他给王允上书请罪,自愿断足赎罪,请求保留性命,以完成写作中的汉史。朝中士大夫们也都替蔡邕求情,认为杀蔡邕不祥。
王允铁了心,他说,当年汉武帝就是心慈手软,没有杀了司马迁,结果留下一部书《史记》,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所以,蔡邕必须死。
就这样,蔡邕死于狱中!蔡邕的死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巨大震动,很多士人闻之叹息,经学家郑玄的说法最具代表性:“汉世之事,谁与正之!”
3.蔡邕对董卓的复杂感情
蔡邕为何要对千夫所指的董卓,报以伤痛呢?王允的这个指责其实并不全面,准确说,蔡邕对董卓的感情很复杂,既有伤痛,又有叹息,也有个人的感念。
①蔡邕对董卓的感念之情
董卓对蔡邕的赏识、尊敬与超常的擢拔,对一个文人士大夫来説,难免会产生“知己”的感觉。想想蔡邕一生仕途不得志,几次入狱,受尽欺凌,而董卓作为掌权人,以谦逊赏识的态度,给蔡邕在冰冷的世道里,带来丝丝暖意,这份感激难道不是油然而生?
②蔡邕对董卓的伤痛之念
中国自古就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豫让为了智伯的赏识,不惜自残回报,虽说这个“义”狭窄了一些,不也是最本能的发端么?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
- 此剑在地下两千多年,不仅从未生锈,还锋利无比,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