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涵养,就是拿理性控制情绪的能力。
所谓教养,就是用文化约束本能的功夫。
所谓修养,就是以道德战胜私欲的本领。
毛泽东的修身课大抵始于湖南一师,其时,学校开设修身课和伦理课,讲师就是杨昌济。
文章插图
毛泽东的修身应该从读私塾时就开始了,因为四书五经是私塾的主业,而孔孟之道的核心即为修身之道。孔子倡君子风范,孟子讲大丈夫人格,讲浩然之气,曾子讲修齐治平,子思讲中庸之道,此谓修身之大端。
但读经书显然不能代替修身课。因为修身课上毛泽东遇到了一位经师和人师集齐一身的好老师——杨昌济。
毛泽东这样对斯诺介绍自己的恩师:
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
杨先生不止口传心授,引导学生培养强志、坚忍、不惧牺牲的品质,而且身体力行。言行方面静坐、默思、不说谎话、不吸烟、不涉狎邪等,生活锻炼方面做事勤恳,崇尚劳动,衣食菲薄,爱惜时间,冷水沐浴,长途步行,以及反对无谓应酬等,这一切,无不躬行实践,对学生们有深刻的影响,大家都争相效法。
文章插图
学习曾国藩,是毛泽东修身的又一内容。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期间写下的读书听课笔记《讲堂录》,摘录了大量的曾国藩语录:
“治军总须脚踏实地,克勤小物,乃可曰起而有功。”(第367页)
“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第382页)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第527页)
曾文正八本:“(吾教子弟不离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第662页)
“此时须将劾官相之案,圣眷之隆替,言路之弹劾一概不管。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恭然自馁也。”(第1328页)
曾国藩对毛泽东修身方面的影响不容低估。
至于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为人民服务等无产阶级道德品质,则是毛泽东在接受马列主义之后,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以下我们从涵养、教养、修养三个方面管窥毛泽东的修身功夫。
一、涵养
毛泽东的涵养功夫在一师期间上佳。但在秋收暴动前后,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的脾气就有些火爆。
电视剧《秋收起义》中有一个镜头: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长沙,和湖南省委委员一起酌商暴动的计划,委员们主张全省暴动,毛泽东在深入了解实情后主张局部暴动,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杨开慧心急,将一只铜盆哐啷一声扔在地上,毛泽东出来探查,杨开慧借机规劝。
电视剧《长征》中有一个镜头:毛泽东和博古讲不通道理,便拿起一双鞋对着博古拍了一下,灰尘和臭气齐飞,博古很生气:什么态度嘛!
长征途中,毛泽东和王稼祥、张闻天一起行军,逐渐转变了两个人的态度,在他们的支持下,毛泽东终于重新掌握军事指挥权。毛泽东认识到团结多数的重要性,就很少发脾气,涵养也越来越好。
文章插图
二、教养
1941年,陕北农民两次骂毛主席。农民被抓,有人主张枪毙,毛泽东不同意,认为应搞清真相。毛泽东将伍兰花请到窑洞,打听事情缘由。得知公粮负担重,自己家里穷,交不上公粮,毛泽东非但不怪罪农妇,还要道歉,派人送农妇回家,带上公文向地方解释清楚,责成地方要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要将过重的负担减下来。随后,还实行精兵简政,发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这样,坏事变成了好事。
- 【文化讲堂】开讲啦!传统修身哲学的当代价值
- 毛泽东主席诗词作品中常出现“雪”,背后透出这一情怀
- 大学校名题字书法哪家强?
- 诗说,柳亚子的“怨”与毛泽东的“劝”
- 毛泽东罕见戴眼镜照曝光揭示他曾患眼疾
- 道家智慧以宽怀容纳卑劣,才是高于世俗的涵养
- 隶书新作毛泽东《七绝呈父亲》(每日一品第981期)
- 毛笔颂——纪念毛泽东诞辰(作者:进静净)
- 古往今来,问谁人能比|毛泽东诞辰127周年诗词集
- 文艺汇演:纪念毛泽东诞辰127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