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古人登临山水,于山水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今,生活于都市中的我们,是否能在登山临水之后,感受到个体生命与天地之间建立的联系呢?每年的 12月11日是国际山岳日,水阔山长,今日我们不妨放下心中的羁绊,与古人一同去看看登临之后的那一番气象吧!
所以登高望出去,望见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有的时候望见的是古今沧桑之意。物境的高旷和人心智的高远暗暗契合,能够感受到天地无穷、人间一瞬。
登上泰山的杜甫看见了什么?
十九岁时,我第一次登泰山。那时我们一行人从半夜三点开始走,泰山脚下有幅字叫:登高必自。年轻的生命特骄傲,所以一片漆黑中我们连拐杖都不用,背着水壶和行李往上走。
一路上两边模模糊糊都是摩崖石刻,打着手电会看见让你热血澎湃、豪情激荡的那些古训,几千年文化的濡染与涵养托举着你,让你有一种生命攀升的力量。
一路走到极顶,体会到儒家的那种胸怀,知道为什么孔子会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第二天我一个人又从后山爬了一次,那是完全不同的风景,葱翠的灌木、大片的野花、杂草丛生,你能体会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那时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 殊途同归”。
如果说前山是儒家的使命、认同、担当、规则,那后山就是道家的大美不言、万物蓬勃。一条路是庄严的,一条路是烂漫的,在庄严的路上学习的是认同与纪律,在烂漫的路上你则学习一种生命的蓬勃、飞扬和超越,而两条路最后都能到顶。
它最终给你一种格局,那就是极顶的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总说人类征服了多少米的高度。其实登上山顶你才明白,是大山接纳了你,与你融合而让你成为它的顶峰,你是被它成全、被它托举的。
李白为何爱庐山?
今天我们登上的一座山,登上的一座楼,那一石一瓦,在夹缝中都可能藏着惊心动魄的传奇。我很早的时候就去过很多名山大川,但庐山是唯一一个比较晚去的。
【 登临|跟着诗人去登山:登临绝顶后我们看见了什么?】我一直很憧憬这个地方,因为在别的山上,遇见的都是确定性的一面;唯独在庐山,遇见的是不确定性。
第一次上庐山,是十一月份。那是初冬时节,下午四点多,天色已经开始偏黄昏了,而且雾重浓沉,觉得把空气攥一把就能捏出水来。地下全是苔藓,浓雾上来的时候,庐山就把人包裹其中,几步以外就看不见人了。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每个人看山见水,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象。虽然诗人具体的个人观感不同,但有一点是相似的—— 它们都是诗人真切地将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会产生的印象。
个体生命找到了山水这个载体。水阔山高之间,人被山水托举,自然之美和主体之美融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完成人与自然交融的审美。
山水,成为人寄寓和滋养心灵的所在,山川永远活在世界上,它们带着那些远古的心事,带着历代的风流人物,一步一步经历春夏秋冬,走进我们的生命里。
家庭教育
- 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李白的祖先是谁?唐代诗人李白出生之谜
- 宏大智慧课堂赏析:把偷偷摸摸的感觉写得饶有情趣的撩人诗人是谁
- 在无家可归的漂泊感中,诗人对自然大地敞开胸怀汲取慰藉
- 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之《山居秋瞑》
- 历史上最喜欢炫富的诗人,发了工资就写诗炫富,到35岁才结婚!
- 李三瘦、张三影、贺三愁,王三绿,这些诗人外号你知道吗
- 音乐会不按套路出牌:小毕哥现场吃起了大米饭,谢大脚跟着大爷学犁地!
- 黄陂诗人罗树青新作《军运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