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控制的算法,弱控制的活法
文章插图
投稿来源:陈根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技术产生了颠覆式的变革与发展 , 大数据、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新兴技术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应用 , 构成了智能时代独特的表征 。 这些技术以算法为主线 , 串起了一张完整的技术网络 。
于是 , 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预测能力的智能算法开始由虚拟空间向现实空间延伸 。 如今 , 算法已不仅仅是特定的技术 , 更是社会权力运行体系中的重要变量 。 我们使用它 , 它也反过来浸染了我们 , 小到个体思维 , 大到整个社会运作的逻辑 。
与过去不同 , 智能时代重塑了人与技术的关系 , 技术不再仅仅是“制造”和“使用”的方式 , 而是一种人化的自然 。 今天 , 当算法大行其道时 , 在带来了科技的便利和高效的同时 , 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算法下的选择让渡
一般来说 , 算法是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对一定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和求解的操作程序 。 算法 , 最初仅用来分析简单的、范围较小的问题 , 输入输出、通用性、可行性、确定性和有穷性等是算法的基本特征 。
算法存在的前提就是数据信息 , 而算法的本质则是对数据信息的获取、占有和处理 , 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数据和信息 。 简言之 , 算法是对数据信息或获取的所有知识进行改造和再生产 。
由于算法的“技术逻辑”是结构化了的事实和规则“推理”出确定可重复的新的事实和规则 ,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为 , 这种脱胎于大数据技术的算法技术本身并无所谓好坏的问题 , 其在伦理判断层面上是中性的 。
然而 , 随着人工智能的第三次勃兴 , 产业化和社会化应用创新不断加快 , 数据量级增长 , 人们逐渐意识到算法并非中立 。
事实上 , 对于计算机的能力 , 人们总是有一种乐观情绪 , 觉得其在我们的操纵和控制之下 。 然而 , 尽管人类可以操控 , 或者说可以去分析算法的结果 , 但在科技革命的浪潮催生了以技术为导向的技术理性下 , 不可避免的 , 理性成为一种工具 , 变成了纯粹的目的 , 人自身的目的性和主体性在这种理性活动中被加速掩盖 。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 , 太阳急速衰老膨胀 , 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 。 而在火种计划的空间站 , 作为人工智能 , moss大概是绝对理性的 , 它的目的就是保证人类种群延续 。 由于0.0001%的成功率 , moss判断不能去撞木星 , 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判断 。
当然 , 电影的结尾我们都看到了 , 当刘培强依然选择烧毁太空站保存的资料后 , 忤逆了人工智能的判断 , 最终 , moss默认了撞击木星的方案 , 使地球人类得以拯救 。
然而 , 正是因为与现实选择相悖 , 《流浪地球》才有了意义 。 实际上 , 更多时候 , 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判断时 , 人们无法反对 。 像人工智能应用的比较多的围棋 , 人类可以去逆推机器的下棋背后的棋理 , 但却没有办法去模仿的人工智能对胜率的判断 。
毫不夸张的说 , 相比于基本元件运算速度缓慢、结构编码存在大量不可修改原始本能、后天自塑能力有限的人类智能来说 , 人工智能虽然尚处于蹒跚学步的发展初期 , 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却远远大于人类 。
如今 , 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 , 算法逐渐从过去单一的数学分析工具转变为能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力量 , 建立在大数据和机器深度学习基础上的算法 , 具备越来越强的自主学习与决策功能 。 人可以在分析上去跟机器抗衡 , 但是在判断上越来越难挑战机器 。
这个判断变成了计算机给人们设立的一套算法 。 人不再是算法的主体 , 反而成为算法下可被预测和计算的客体 。 算法由此预测人的生活 , 消除个体的行为不确定性 , 对人进行赋值 。 于是 , 由于无法反对人工智能的判断 , 作为结果 , 人的自主控制能力逐渐被让渡出去 。
- 教你用Siri来控制电脑:真香
- 未来科技:苹果AR眼镜苹果 Siri可控制眼镜
- 在谷歌算法更新之后2020年盗版网站流量锐减三分之一
- 详解工程师不可不会的LRU缓存淘汰算法
- 含1.5克电变控制器 新款X-Shifter无线电变
- 今天上海这个比赛上,获奖“程序媛”讲述了自己与算法的爱恨情仇
- 央视调查手机App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上网总时长无法控制
- 算法萌新如何学好动态规划(3)
- 谷歌通过启动敏感话题审查来加强对旗下科学家论文的控制
- 这场赛事的主角是算法!——首届BPAA全球算法最佳实践典范大赛在上海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