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

30年了,最能打的国产青春剧居然还是前十年的作品。在当代文化研究之父、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看来,青年文化最能够反映社会变化的本质特征。代际冲突理论认为,青年文化是未来社会主体文化的雏形。青春剧,作为面向大众、集中向社会传播青年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一部部作品向广大观众传递着一代代年轻人的思想,同时影响着更多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作为影视文娱行业的资深媒体,烹小鲜(pengxx01)联盟通过对不同时代国产青春剧的梳理,对影视剧中青年文化发展的些许探索,力求洞见优质剧集内容的时代影响力。(考虑到整体环境差异,本篇国产青春剧研究范畴为中国大陆地区制片作品。)
 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
文章插图
走过30年,国产(大陆地区)青春剧不仅是影视市场上的刚需产品,更印刻着时代发展的印记。以每十年为一个大的时间节点来看,我们会发现国产青春剧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口碑表现上呈现出高起点过山车式轨迹,在内容类型上呈现出垂类多元叠加的态势。
 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
文章插图
1989年国产青春剧正式进入大众视野,一部《十六岁的花季》给70后一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雪、陈非儿、欧阳严严、韩小乐等人物让人难以忘怀。但彼时国内影视行业才刚刚起步,《十六岁的花季》也成为剧集市场上90年之前仅有的青春影像。那时每到暑假就开启循环模式的《十六岁的花季》不仅是国产青春剧的开山之作,更成为绕不开的经典,至今豆瓣评分高达8.2。在国产青春剧「开门红」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国产青春剧数量没有跟上,接下来的四五年间,仅有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年轮》有一定声量。直到1996年,国产青春剧才有了「集群」势头。《真空爱情记录》打着「中国第一部偶像电视剧」的标签进入观众视线,《北京夏天》里的曹颖让观众眼前一亮。随后《十七岁不哭》《将爱情进行到底》将国产青春剧推向了又一座高峰,郝蕾、徐静蕾成为万千观众心中的偶像女神。2000年具有「《还珠格格》校园版」之称的《青春正点》让观众耳目一新。开山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国产青春剧高开高走,虽然数量不多,但流量和口碑表现都很亮眼,豆瓣均分至今高达8.0,不少作品更成为经典爆款。
 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
文章插图
进入第二个十年,国产青春剧在数量和影响力上都上了一层楼。随着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发展,影视行业生产力的提高,青春剧产量大大提高是必然的。随着电视等硬件设备的普及,青春剧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个时期的青春剧,给众多80/90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大部分作品没有什么「营养」,与上一个十年高品质爆款扎堆相比,这个十年国产青春剧「鱼龙混杂」,「雷」成为日后观众给青春剧打上的一个鲜明标签。
 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
文章插图
在这段时间里,国产青春剧既有《命运的承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奋斗》《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我的青春谁做主》等展现青年们对前途与命运的思考的现实剧作,也有高颜值高流量的《红苹果乐园》《十八岁的天空》《一起来看流星雨》等偶像青春的代表。青春剧热度不低,但与整体高热度相比,口碑却大幅下滑,与此前豆瓣均分破8相比,这个十年青春剧豆瓣均分仅有6.7分,根据当时热门小说改编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更是成为口碑低谷,豆瓣评分仅有3.8,而大热的《一起来看流星雨》不仅口碑不及格,后来更是被观众们称为「雷剧」,成为青春剧改编的一个反面教材。
 青春|国产青春剧,被偷走的20年|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