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讲究最少干预,也就是后人加上去的东西越少越好。加得越多,就越不是原来那本书,而是你做的一本书了。”今年49岁的施文岚已经在古籍修复室工作了29年,她拿起自己工具包里的一支笔槽告诉采访人员,这是师玉祥老师傅当年在中国书店跟班学习时使用过的,已经有40多个年头了,现在转赠她做了纪念。但实际上,笔槽在现今的修复中几乎不用了,因为现在的修复理念更接近于不做“任何添加”。
文章插图
“别小看了传统的,甚至原始的手法。你知道现在让古籍保存和修复最头疼的是什么书吗?不是离我们年代久远的书,而恰恰是离我们更近的民国时期的书。”施文岚说到一个现象,中国古代纯手工制作的宣纸,被称为千年纸,许多明清时期乃至北宋时期的古籍流存到现在,依然书页坚固、字图清晰。而民国时期已经逐渐转为机械制纸,由于制浆工艺落后,纸张酸性强,因此许多民国时期古籍很容易变硬变脆,一碰就碎。
不过,这门传统手艺也将借力新科技。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将设立一间实验室,那些过去靠老师傅用手摸、用眼来判断的活,将交给纸张纤维分析仪、纸张厚度测定仪、酸性测定仪等设备来干,让古籍修复更加科学准确。
文章插图
修复量大,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目前,在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室,除了修复师案头摆放的正在修复的古籍外,在修复室的一角,还摆放着市州送来、正在“取号排队”的待修古籍。这一等,也许就是好几个月。
2016年,湖南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开展古籍普查时,在凤凰县图书馆发现了颇为珍贵的《致贵州提督田兴恕手札》。被发现时,手札已虫蛀成网、纸质絮化,书页中夹着一张字条,是30年前整理人员留下的“需急修复”。但手札就这样被遗落了30年,最后送至湖南图书馆,才得以修复。
文章插图
业界认为,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更为有效的方式,仍然是“师傅带徒弟”。这也是许多像师玉祥这样的老师傅都被各地古籍保护中心返聘的原因。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戴宗跑得快,全凭甲马带!那么这个宝贝到底是怎能来的?
- 罗素: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之一
- 这个猪八戒是史上颜值最高的,竟然那么的帅,你绝对没见过!
- 李进朗诵《这个人》
- 猪八戒俗名为啥叫做猪刚鬣这个名字是谁给他起的
- 来这个博物馆,看海里的百合花
- 《图书馆报》2021年报纸订阅进行中
- 这四位白金作者竟有八本经典小说被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原因有四
- 这个女人不一般:离婚后获得新生,变身银行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