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一间不大的修复室,5个人的小队伍,一人一张桌子,组成了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组。这里,是湖南古籍修复唯一的长期专门力量,也是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南传习所。

 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文章插图
在古籍修复室里,浆糊、毛笔、铅锤、尺子、剪刀等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工具,在修复师的指尖下,让一张张残损的书页“枯木逢春”,“活”了起来。

 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文章插图
湖南图书馆古籍阅览室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修复,是延续古籍生命的重要一环。
5人编制担当古籍修复重任
1984年,湖南图书馆新馆落成时,正式成立了古籍修复组。从那时起,就定下了5个人的编制,一直延续至今。当时还是青春年华、现已72岁的古籍修复专家师玉祥就是其中一位。

 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文章插图
师玉祥在修补古籍上的虫洞
“这本书珍贵之处,一是它曾被乾隆皇帝列为禁书,二是它是雍正时期的内府刻本。”师玉祥正在专心修复《大义觉迷录》,他把一页刚修复完的书页夹入皮纸中压平,收好案头的毛笔和浆糊,转身向采访人员介绍。师玉祥从20来岁开始,就在湖南图书馆修复古籍,直到60岁退休。2016年,师玉祥又被馆里返聘回来,“重出江湖”收徒传艺。

 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文章插图
湖南图书馆馆藏《大义觉迷录》善本
遇到《大义觉迷录》这样珍贵的善本需要修复时,仍是由师玉祥这样的老师傅出马。
在全国古籍修复人才最短缺的时期,师玉祥还为贵州、广东等周边省份培训不少古籍修复人才。在师玉祥的眼中,古籍修复能够使古籍所承载的文化得以传承,而修复这门手艺,也需要传承。
老师傅带徒弟的第一步,是手把手带着做“浆糊”。“制作浆糊是有秘方的,用这种自制的浆糊修补,上了水以后是可以取下来的,确保后人可以再修。”师玉祥笑着说。

 书馆古籍|这个5人团队,是湖南古籍修复的最强力量
文章插图
用于修复古籍的专业工具
除了手艺,就连修复所用到的补纸,都蕴含着“传承”。湖南图书馆古籍修复中用到的补纸,实际上是老师傅几十年前买的老纸。现在新进的纸,则至少要再囤上十年。“越老越醇厚,越接近于古籍的味道。”师玉祥介绍。
用古老手艺还原时间
修复室里还有一处操作间。说是操作间,在外行看上去,更像是一间“厨房”——锅碗瓢盆、炉灶冰箱样样齐全。在这里,修复师会对有虫蛀、粘连情况的古籍进行先期处理。
古籍修复首要原则是“修旧如旧”,古籍修复的全过程,几乎采用的都是最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比如,有的古籍由于长期受潮,书页粘连在一起形成了“书砖”,此时,采取的办法是放到锅里面蒸;而对付一些有虫卵和霉菌的古书,则是放在冰柜里进行冷冻,将虫子“冻死”。